本报记者 张玉/文 王丽/图

黄墩村贫困户张本发在丰乐源油茶基地里给茶树剪枝。
如何才能让贫困户尽快脱贫?金安区横塘岗乡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规划,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养殖大户+贫困户+帮扶项目”扶贫模式,瞄准扶贫“靶心”,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12月9日,记者来到横塘岗乡黄墩村。2011年,丰乐源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在这里流转荒山建油茶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油茶已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农户增收。在基地打工的大多是该村的村民,其中也有一些是贫困户。“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能够增加收入,今年我们公司与村里贫困户签订了管护合同。每户负责50亩油茶地的锄草等管理工作,一年可以得到6500元,另外,干施肥、剪枝、采摘等活可以获得额外工资。”公司副总张务清介绍道。在一份签订的合同上,记者看到,该公司从今年3月已与18户贫困户签订了这样的管护合同。
正在给油茶树剪枝的张本发家是村里的一户贫困户。张本发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因为年迈的母亲身体不好,妻子生病,为了照顾母亲和妻子就没有再外出打工,仅靠一人种田的几千元收入,家里一下子陷入了贫困。后来,油茶基地建的时候,他就来这里打工,挣点钱。“今年,油茶公司跟我签订了管护合同,我能多挣6500元,他们安排技术人员给我们培训,我们也掌握了一项技术。”张本发笑着说。张本发家的地也流转给了油茶公司,一年能获得1300元的租金。这样算下来,他一年可以获得一万多元的收入。
在一旁放羊的陆永成也是该村的贫困户,4年前,妻子重病成了植物人,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陆永成也不能外出打工,家庭陷入了贫困。他自己就养了一些羊,靠卖羊赚点钱。今年,他也与公司签订了管护合同,在基地能赚得6500元。
在黄墩村,油茶基地的发展给贫困户带来了收入,也让他们掌握了一项油茶种植技术。而在该乡的贫困村百子庵村,养殖也给贫困户带来了希望。当日,记者还来到该村的养鸡大户陈延胜家。陈延胜告诉记者,今年他养了14000只鸡,大概能赚6万多元。在2014年,因为妻子生病花了几十万元,孩子上学需要钱,陈延胜的家也成了贫困户。穷则思变。陈延胜开始小规模的养鸡,靠着一点点积累,日子逐渐好转。今年横塘岗乡和金安区民政局给他申报了扶贫产业资金,依靠资金,鸡舍由一个扩大到两个,规模也扩大了。“今年就可以脱贫了,真是多亏了政府部门的帮助!”陈延胜笑着说。陈延胜今年被列入了拟脱贫对象名单。不仅他自己即将脱贫,同时他还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今年,陈延胜带动30户贫困户开始养鸡,由他提供鸡苗、技术,金安区民政局出资,给予每个贫困户一定的补助,带动他们尽早实现脱贫。据介绍,百子庵村共有52户贫困户,122人。下一步,他们还将成立养鸡合作社,注册商标,把养鸡作为该村的“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下去。
在该乡的另一个贫困村周庵村,有什么特色?刚刚建成的中药材基地也给贫困户们增加了收入。据介绍,横塘岗乡共有3个贫困村,除了杨岩村因为处于库区实施了搬迁,如今其他两个村都发展了“一村一品”,依托特色经济带动贫困户逐渐脱贫。
近几年来,横塘岗乡紧紧围绕资源优势,立足乡情村情实际,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九棵松、丰乐源、凤凰台生态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涌现出缸窑村苗木和金安脆桃,黄墩村油茶,凤凰台、龙王岩、岩湾村山羊,杨岩、古城寺村栝楼,石河口村经果林,周庵、百字庵村山核桃和林下土鸡,金公庙村黑毛猪等“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特色村,油茶、苗木、金安脆桃、中药材、土鸡、山羊、黑毛猪等特色农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路子。今年,该乡将有201户,557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