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传家远——小记胡传宏和他的诗词曲联创作

  本报记者 流冰/文图

  刚到报社那年,常去资料阅览室取样报、收发邮件,几乎每天上午九点左右都能见到一位老者端坐在桌边,翻看报纸,或在本子上笔录。后经同事介绍得知,老人姓胡,名传宏,字石堂,号锦川,本科学历,主任编辑,曾历任皖西日报社党组书记、副总编辑。退休之后,因为爱好,胡老先后加入中华诗书画学会、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并出任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常务理事兼六安分会会长、省太白楼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六安市诗词楹联学会荣誉会长等职,辛勤笔耕,执着地坚守精神家园,收获一季又一季的丰硕成果:发表诗词曲联3600余首(副),撰写诗论5篇;获奖2589首(副),其中特等奖432首(副),金银铜奖及其它奖项近2000首(副),入编《世界汉诗名家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华当代诗词家宝典》、《当代唐风三百首》等1457部国家级辞典,并且多次被国家级文化艺术单位授予“中华词曲学艺术名家”、“德艺双馨国学家”、“世界汉诗名家”等荣誉称号。

  2016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天籁杯中华诗词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参加这次盛会的有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区、美国、加拿大等180多位获奖诗人,胡老跻身其中。此外,莅临典礼现场的还有中华诗词学会、中华当代文学学会,诗词世界杂志社、北京弛讯文化传媒等负责人和新闻单位记者。

  《炳烛艺坛》报道称,此次大赛历时半年,共收参赛稿件16680多份,经专家3轮严格评选,共评出特等奖、金奖、银奖、铜奖280名。胡老说,他自己也没想到斩获了大赛的最高奖项特等奖。安徽省诗词学会、省炳烛诗书画学会会长陆世全赞扬说,这是安徽诗界的荣耀;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会长章国保称,获此大奖实属不易,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膺,也是太白楼诗词学会的荣膺。有诗人评说,这次胡老获得特等奖是实至名归;有诗人说,一人连出4本诗集,在全国罕见……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璨的中华文明,诗词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漫漫几千载,炎黄子孙咏物言志,感时抒怀,涌现出无数杰出诗人词家,留下佳作浩为烟海,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华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很少有人去研究探索了,胡老甘于寂寞,孜孜以求,从7000多首诗词曲联中遴选出3000首精编《石堂诗词选》3集,由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林从龙题封并题贺。另出版了《皖西风韵》诗书集,时任新华社社长李从军题封,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院长陆勤毅,著名书法家傅爱国、六安市副市长王安义同时作序,书中精选胡老诗作100首,由安徽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书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省书协会员杨传连手书,一位兴致赋诗,一位神来挥毫,诗为魂,书为骨,颇具高山流水、四手联弹之妙趣。

  王安义在序中评价,“诗书合一的《皖西风韵》是守望和传承的硕果,吟之不无审美意趣,观之不无心旷神怡”。该书诗词曲联,意境深邃,音韵和谐,很多作品胡老是站在当代形势与思想高度,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推陈出新,清词丽句,格调高雅,气韵相通,读之,真善美余香无穷。此外,还有百余位政坛要员、海内外著名诗人、书画家为其题写贺诗、馈赠书画、精作赏析或点评,可谓精彩纷呈。

  而通览《石堂诗词选》,第一集《神州风韵》,“神州彰锦绣,华夏显风神”,全国33个省市区特区的著名景点和旅游胜地“一本装”,构成千姿百态的锦绣山河图,展现典雅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彰显东方大国的独特风光和无穷魅力;第二集《盛世风采》,“吟诗歌盛世,谱曲颂升平”,记录和歌咏新中国成立到2015年间的大事、盛事,聚集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而鼓与呼。重点宣传“六安精神”,塑造六安形象;第三集《情怀风韵》,“寄言抒雅意,托物表衷情”,歌吟悠久的华夏文明,歌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24字核心价值观,歌颂时代伟人,缅怀革命历史、先烈和时代英模、文化名人,记录心路历程、世象变迁,以及咏坛雅事、诗友和唱等等……

  著名诗人卞国福在《石堂诗词选》序言中写到,胡老的诗词创作主要有“四贵”:一为贵勤奋,胡传宏自幼勤学,有《六岁窗外偷学》为例,“家穷难上学,窗外附师声。有口能吟句,无书不识丁”,这是他作于1950年9月的五言诗。二为贵真情。胡传宏的诗词曲联,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贵以真情实感,有《慈母催学》为例,“窗棂残月照,慈母当天明。唤我惊余梦,温书起五更”,望子成龙,用心良苦,情真意切。三贵灵气。胡传宏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聚焦成诗的亮点、闪光点,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题皋城九墩塘公园》一句,“西子城中卧,丰姿骋目新”,一个“卧”字即把“西湖”搬迁至六安,生动形象,虚实结合,有灵性,有生气,有张力。四贵推敲。胡传宏的诗作语言别致,意境深邃,韵雅情深,达到景物与情怀、现实与历史、人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显示其艺术功力,这与他在创作每首作品时,既付于满腔激情,又坚持反复推敲是分不开的,他创作态度严肃,构思严谨,布局严整,每首作品都渗透他的心血。

  胡老少年时就爱诗学诗习诗,经历了3年农村、4年经济、15年公安、6年纪委和10年新闻工作,走过的地方多,所见所闻丰富,原始素材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退休后,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来研修诗学、整理诗稿和创作新篇。

  其子胡岸桥说:在金钱社会里,人心浮躁,很少有人去研究探索古典诗词,老爸60多年写下了大量诗作,出了4本诗集,为弘扬古典诗词作出了贡献;女儿胡昕、胡侃说:老爸自小爱诗写诗,数十年如一日,其执著追求、刻苦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晚辈学习,是老有所为的典范,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

  “诗书传家远”,感谢胡传宏老人,为后来者做出榜样,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使命,以传播皖西文化为己任,为读者奉献了一道品质出众的精神文化大餐。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诗书传家远——小记胡传宏和他的诗词曲联创作⊙忘不了这些老歌⊙文化视界⊙文化短波⊙记忆里的小人书⊙读书与挣钱⊙悄悄话⊙读书的日子⊙读书不必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