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垂千古——记皖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杰出领导人刘仁辅

  刘斌

五刘仁辅.jpg

  刘仁辅绘像

五霍山县首届苏维埃政府旧址.jpg

  霍山县首届苏维埃政府旧址

五燕子河小学旧址.jpg

  燕子河小学旧址

五西镇暴动纪念馆副本.jpg

  西镇暴动旧址

五永佃权碑.jpg

  永佃权碑

五修葺一新的西镇革命委员会旧址.jpg

  修葺一新的西镇革命委员会旧址

五落儿岭.jpg

  流冰 摄

五霍山县苏区形势图.JPG

  霍山县苏区形势图

  刘仁辅,字载寿,号静山,是皖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杰出领导人之一,一家六口,父子两代人,同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

  1885年9月15日,刘仁辅生于霍山县西镇(今金寨县燕子河镇燕溪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青年就读于省立安庆法政学堂,毕业后当选为霍山县议会议员。1920年,参加燕溪小学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2年领导西镇地区1000多佃户夺取维护土地“永佃权”斗争的胜利。1927年入党,历任中共燕子河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中共霍山县六区区委书记。1929年成功领导“西镇暴动”,为“六霍起义”拉开序幕,1930年6月与敌潘善斋作战中受伤被俘,同年10月英勇就义于六安南门外,时年45岁。

  潜心学马列

  二十世纪初,地处深山区的燕子河,信息十分闭塞。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旅外学生接受了新文化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带回家乡,在青年知识分子中传播。1920年7月,燕子河燕溪小学校长徐狩西,在学校秘密成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组织青年进步教师,传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刘仁辅怀着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参加,贪婪地阅读各种进步书刊。他们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坐在油灯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如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如何铲除不合理的剥削制度。同徐育三、徐轩骥、刘长青、杜小木这些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时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等《共产党宣言》中的许多革命理论和进步思想,在燕子河山区广泛传播。通过学习,在刘仁辅头脑中长期积累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贫富悬殊问题,逐渐明晰起来。从此,他努力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进一步探索革命的道路。

  维护“永佃权”

  1922年10月,以刘仁辅为主要领导的,发生在燕子河地区维护“永佃权”斗争的胜利,是皖西地区“五·四”运动后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剥削和反压迫斗争的重要成果。

  “永佃权”,是在太平天国时确立的。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陈玉成所率的太平义军从流波直趋湖北时,霍山知县令燕子河地区(在未建立立煌县之前燕子河隶属霍山县)九保乡勇协清军作战,抵御太平军的行进。地主豪绅强迫佃农充当团练,在大天门(燕子河镇与张冲乡结合部)战役中,双方作生死搏斗,清军告败,乡勇伤亡惨重,仅佃农就战死95名。

  为抚恤乡勇,经多年转战,于1862年,清朝政府军机处以“圣谕”:“凡田地坐落在九保境内,地方不得以任何借口转庄逐佃”,从此,这里的穷苦佃户争到了“永佃权”字样的批示,督霍山县办理。燕子河地区九保,从此时起,罢转庄施行“永佃权”。

  “永佃权”平稳实施60年,至1922年秋,燕子河恶霸地主刘佐廷(外号刘歪鼻子),串通当地郑小川、余良远、陈先义等中小地主密谋策划,妄想把佃农从享有的“永佃权”的土地上赶走,企图转庄夺佃,加租加贷,扬言恢复五年一转庄的制度。就在佃户心急如焚的关键时刻,毕业于安徽法政学校的刘仁辅,由于接受了马列主义进步思想,毅然背叛自己的家庭,公开站到贫苦佃农一边,帮穷人说话。由此一场反转庄、保“永佃权”的斗争开始了。

  刘仁辅召集燕子河地区佃农代表,在长岭西界岭的忠义祠开会,明确指出“永佃权”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真理在佃农群众一边,于是佃农代表们情绪激昂起来,纷纷参与到积极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斗争中来,当即商定由刘仁辅出面向霍山县公署提起诉讼。

  佃农们筹集了一些费用,刘仁辅变卖部分家产,以县议员的身份,来到霍山县公署,他拿出佃户们保存的“永佃权”凭证,依据当时法律有关条文,揭露刘佐廷等地主豪伸盘剥佃农罪恶行径,为贫苦佃农的利益而据理力争。县知事陈某感到事非小可,遂将讼事上禀,后经议定维持“永佃”。反转庄维持“永佃权”的斗争,在刘仁辅领导下取得了辉煌胜利。

  1923年8月,霍山县公署在燕子河闻家店出告示,明确规定,永不转庄、为了纪念佃农们的反转庄,维持永佃权斗争的胜利,当地佃农筹款在闻家店刻石碑纪念。碑文是:“述先言维持永佃,请官示打消转庄”。

  “三抗”斗争

  反转庄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农民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封建官府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地主豪绅敲骨吸髓的剥削榨取,使广大贫苦农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27年,在安庆、芜湖等地求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学生徐育三、徐轩骥、高天栋等人,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燕子河,以教书为掩护,传播革命道理,介绍外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这使刘仁辅在思想上再次产生新的飞跃。从此,彻底走出家庭,与徐育三等一起,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开展抗租、抗税、抗捐斗争。

  当年秋天,燕子河建立农民协会,刘仁辅当选农会主席。

  农会成立不久,秋收登场,一天夜里,刘仁辅来到佃农纪华英家召开会议,决定今年一律不给地主送租上门,要地主自己来挑运。会后,大家分头通知。两三天内,燕子河、闻家店一带几百佃户都已人心一致,态度坚决,谁也不给地主送租。

  秋收已过,大地主刘佐廷坐卧不安,他派人四处打探消息,监视农会活动,并串通其他地主豪绅,妄图把农会搞垮。刘仁辅采取多种形式,发动群众,灵活地同土豪劣绅作斗争。

  地主眼看租佃户与往年不同,一个个都不送租上门,有的地主焦急不安,便要求刘佐廷设法解决。刘佐廷自恃田产多,势力大,立刻派账房到佃户家催租。一连跑了五、六天,佃户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今年没工夫送租子,要吃粮自己来挑!刘佐廷见佃户不肯送租,认为是农会出的主意,便约集十来个地主,一齐跑到农会吵闹,妄图迫使农会下令佃户送租。刘仁辅理直气壮地说明:佃户送租是额外负担,并且表示农会坚决支持佃户的严正立场。同时,在场的佃户也纷纷指责地主的霸道。刘佐廷一伙看到农会人多势众,只得灰溜溜地走了。此后,地主再也不敢到农会来闹事,这一年,燕子河、闻家店一带的佃户,谁也没有给地主送租,地主只得派人到佃户家去挑。连逢年过节照例要交地主的鸡、鱼、肉也不交了。经过这场斗争,农民的胆子更壮了。他们认识到只有斗争,才能胜利,团结起来,就是力量。

  为了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扩大农会影响,农会和燕溪小学、闻家店小学共同商定,在1928年元宵节大闹花灯。大家动手扎一套别致的花灯,有铜钟灯、乌龟灯、花篮灯、桃子灯、大炮灯,还扎了一个花亭,亭里有一条水牛。元宵节晚上,人们上街看灯。根据花灯的排列顺序,人们一看便知,这些花灯的意思是:刘佐廷(牛坐亭)终(钟)归(龟)难(篮)逃(桃)大炮轰!

  壮大组织

  1927年7月,刘仁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不久,燕子河第一个党小组正式建立,刘仁辅被选为党小组组长。随后,刘仁辅在燕子河发展党员10余人,徐轩骥在闻家店发展一批党员建立闻家店党小组;徐育三在土塘发展一批党员,建立土塘党小组;杜小木在长岭发展多名党员,建立长岭党小组;汪廷礼在茶铺发展数名党员,建立茶铺党小组。9月成立燕子河党支部,刘仁辅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在刘仁辅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支部呈现勃勃生机,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至1928年底,燕子河一带发展党员近百名。1929年秋,成立燕子河党总支部,刘仁辅当选党总支书记,下辖闻家店、土塘、茶铺、长岭、燕子河等6个党支部。1929年9月,中共霍山县委建立中共西镇区委,刘仁辅被任命区委书记。1929年11月,建立霍山县六区苏维埃政府,刘仁辅当选六区区委书记兼农协会主席、赤卫队大队长。刘仁辅成为漫水河、燕子河地区党组织、农会和农民赤卫队的坚强领导。

  西镇暴动

  1929年5月6日,共产党领导的商南“立夏节起义”胜利,给燕子河一带群众带来巨大鼓舞。

  同年8月初,中共六霍县委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霍山东北与六安交界的豪猪岭大庙举行。刘仁辅、徐育三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六安、霍山、寿县、合肥、霍邱、英山六县工作。选举舒传贤为中心县委书记。会议分析了六、霍地区的斗争形势,认为武装暴动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六、霍两县组织农民暴动。

  刘仁辅、徐育三开会回来,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根据会议决定,积极开展暴动准备工作,一面派党员到白莲洞、团山、长山冲、土塘畈、茶铺、蔡家畈、杨树坳、袁家坳等地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并在斗争中发展党员,建立和扩大党的组织。

  11月9日,刘仁辅、徐育三接到中心县委的通知,要求各地迅速组织武装起义。第二天县委委员俞石泉陪同舒传贤到燕子河检查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通过分析,决定11月下旬在燕子河附近举行武装暴动,并决定由徐育三担任“西镇暴动”指挥,刘仁辅任副指挥。

  11月16日,正当刘仁辅、徐育三在闻家店东岳庙开会,商讨暴动准备工作的重要时刻,赤卫队员突然报告:“暴动的消息被泄露”,此时西镇、燕子河一带敌人对党组织和农会恨得咬牙切齿,活动十分猖狂,磨刀霍霍,准备向农会反攻。刘仁辅与徐育三紧急磋商,决定原定11月下旬暴动的计划提前执行。

  11月18日下午,侦探到伪西镇事务所秘密召开西镇各绅董会议,决定在全区逮捕共产党人和农民协会骨干,根据大地主余良远和刘佐廷提供的黑名单,仅燕子河一带就有52人要被杀害,刘仁辅、徐育三得知此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经请示县委,定于第二天发动武装暴动。于是刘仁辅当即写了密信,折叠好放在雨伞的暗顶上,交共产党员周远恩、纪华芝连夜送到丁家埠,交给红32师师长周维炯,请求32师派兵支援。

  19日,周维炯接到刘仁辅的亲笔信后,亲自带领一个连80多人,全副武装,立即出发,于子夜赶到燕子河,与刘仁辅、徐育三、汪惟裕、高天栋等率领的100多名赤卫队会合,每人手中紧握钢枪、大刀、土枪、长矛、锄头、菜刀,暴动队伍立即分头向闻家店和董家河奔去。

  进袭闻家店的暴动队伍,首先包围恶霸地主余良远的大院,由于先期打入敌自卫队的地下党员江图建作内应,很快攻进院内。活捉地主豪绅三人,缴获敌自卫队钢枪20余支;并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附近的贫苦农民。

  接着,夜袭董家河的另一支暴动队伍也初战告捷。两支队伍汇集燕子河,烧毁恶霸地主刘佐廷房屋20余间,消灭敌自卫队多人。

  随之,暴动队伍分兵攻下两河楼房湾,会师长山冲。由于事先做好了侦查和监视工作,得知西镇地区保长和团总王多宏等反动分子在长山冲周家院子喝策划反共的“同心酒”,暴动队伍随即一路包围周家院会场,余良远、郑小川和伪团总王多宏等5人被活捉,其余地主豪绅慌忙逃命,一片混乱。我暴动队伍奋勇追杀;敌自卫大队部被歼,大队长陈先觉被当场击毙,缴枪30余支,恶霸刘佐廷在混乱中逃走。最后暴动发展到道士冲、漫水河、黄栗杪整个西镇方园百余里地区。这次暴动规模大、影响深远。“西镇暴动”拉开了“六霍起义”序幕,为建立皖西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基础。

  暴动胜利后,建立西镇革命委员会和中共西镇区党委,刘仁辅任区委书记。

  英勇就义

  1930年夏,红军主力开赴豫东南、鄂东北一带。红军转移后,敌人乘虚而入。敌潘善斋旅纠集六安伪自卫团,大举进犯燕子河,地方反动武装也卷土重来,大肆搜捕革命同志,刚刚迎来曙光的燕子河山区,又陷入血雨腥风之中。

  刘仁辅根据上级指示,继续领导西镇赤卫队和燕子河一带群众,在丛山密林中,同敌人坚持英勇顽强的斗争。

  一天,刘仁辅和刘载顶因战斗失利而负伤,隐蔽在枫树岭棺材沟的一个山崖上,被敌人发现。伪六安自卫团伙同方家坪桂元林匪部一同搜山。当时,刘仁辅手枪子弹已经打完,在敌众我寡、难以脱身的危急时刻,刘仁辅和刘载顶纵身跳下山崖,刘仁辅再次身负重伤,在昏迷中落入敌手。

  敌人将刘仁辅押送六安县伪政府,屡经严刑拷问,终不能使他屈服;敌人进行劝诱,也遭到可耻的失败。无论敌人采取什么手段,刘仁辅都坚贞不屈。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征服了伪官员,时任国民党六安行署长官,听说刘仁辅如此坚强,心生敬畏:共产党人真了不起,并暗示下属,此人不能杀,留有后用。就在刘仁辅以特有的智谋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赢得一线生存希望的时候,燕子河贫苦农民的死对头——大恶霸地主刘佐廷,新任伪霍山县第十区区长,他带着厚礼,赶到六安,送500块大洋,贿赂伪六安县法院头头,强求从重从快处决刘仁辅。

  1930年10月的一天,刘仁辅告别狱中难友,被用囚笼抬到六安南门外开场。刘仁辅面对酷刑,毫无畏惧,他昂首挺胸,怒视群匪,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胜利万岁!”敌人对刘仁辅怒不可遏,施以最残暴的手段,将刘仁辅的四肢钉在城门上“示众”,三天未尽气,敌人又残酷地在心脏钉上一颗大钉。时年45岁的刘仁辅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鲜血染红了城墙,染红了皖西大地。

  满门忠烈

  刘仁辅一家六口,父子两代,有的尚未成人,就参加了革命,刘仁辅牺牲后,敌人放火把其房屋烧得干干净净。次子刘锡锦夫妇俩在部队撤退时未跟上队,被国民党威逼上吊自尽;长子刘锡谷在方家坪花凉亭战斗中牺牲、三子刘锡俊、四子刘锡杰在长岭长山冲对敌作战中英勇献身,全家为革命献出六条宝贵生命。缅怀先烈,感慨万千:

  先烈遗风隽永嘉,城门荐血沃中华。为民请命身先死,气贯长虹雨后霞。士可杀身难夺志,精神不朽绽奇葩。满门忠烈垂千古,一片丹心献国家。

  (本文图片由霍山县委党史办主任汤祖祥提供)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满门忠烈垂千古——记皖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杰出领导人刘仁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