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正义路 旗红大别山——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检察院风采巡礼
费 敏 许晓菲 本报记者 程传军
编者按:
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检察院”宣传推介活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联合有关中央新闻媒体和主流网站共同开展,旨在集中展示近年来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八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基层检察院“八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掀起基层检察院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营造浓厚的重视基层、发展基层、夯实基层的氛围。经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筛选推荐,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检察院成为全省5个候选单位之一,代表六安市参选。


开展“关爱成长、与法同行”法制夏令营,组织26名小学生走进生态教育基地,开展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答、小小模拟法庭等系列活动。

每年开展两场辩论赛,丰富青年干警法律知识储备,锤炼青年干警“能说、会讲、善辩”的本领。

为深化检务公开,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阳光检务,提高司法决策的透明度,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听证员数据库,并于2015年建成全市首家案件公开审查听证室,截止目前,已对所有26起不起诉案件进行了公开听证。

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看规范、评规范”检察开放日活动。

依法对六安市委交办,公安部、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的吴正宏等24名被告人涉黑案提起公诉。
近年来,裕安区人民检察院立足老区实际,瞄准“八化”目标,以不起诉案件全部公开听证为基础,倒逼司法规范;依托互联网+,打造现代新型检察官队伍;建立以司法办案核心数据为算法的执法档案,精细检察管理;打造公开听证室、新媒体工作室开创保障新样板;借力新媒体,将检察职能“快捷键”送到群众手里,打造人民满意的检察院。在服务大局中,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不仅造就一支扎根老区、忠于人民、甘于奉献、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现代新型检察官队伍,也带动全院工作齐头并进,近年来,无一起错案,干警无一起违法违纪记录,主要业务指标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基层院前列。该院先后荣获全省、全国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示范单位,连续四届获省文明单位和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2016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惩治犯罪,促进平安建设。2014年以来,共批准逮捕490人,提起公诉1126人。2015年,依法对六安市委交办,公安部、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的吴正宏等24名被告人涉黑案提起公诉,庭审和一审宣判微博同步图文直播,群众积极参与互动,《检察日报》、人民网及其他政法媒体等分别予以报道、转发,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市委肯定。从严从重从快批捕、起诉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破坏环境资源和网络诈骗等涉嫌侵犯民生民利犯罪。2016年,因应形势,加大毒品案件打击力度,联合公安分局出台《关于适时介入毒品案件侦查活动、引导侦查取证工作办法》,提升办理毒品案件质量和效果,及时批捕张某等5人贩卖、运输毒品案,精准指控湛某等9人贩卖毒品、容留他人吸毒案。
履职尽责,助力脱贫攻坚。裕安区是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年脱贫扶助资金高达2亿元,脱贫资金的安全和公正使用关系到百姓疾苦,关系到脱贫攻坚实效。结合脱贫资金多、攻坚时间紧、参与人员多、覆盖地域广的特殊区情,今年,该院牵头开展为期一年的“村级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年”活动,主动进乡入村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对全区村级干部预防全覆盖,实现精准预防与精准扶贫、脱贫有机对接,为裕安脱贫攻坚提供司法保障。活动过程中,利用“两微一端一站”新媒体平台同步跟进,发布警示案例、脱贫动态,形成“互联网+检察扶贫”特色网络,村干部积极加入该网络平台,同步接受线上警示教育。区委书记批示,活动“必将对我区的农村政治生态,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人民检察》《检察日报》等核心报刊先后大篇幅报道了此项活动的创新做法。此外,还出台《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和保障裕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开展党员干警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为困难户解决就业、上学等实际困难。
惩治腐败,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近年来,在上级院和区委的领导下,该院认真贯彻党的反腐败部署,坚持依法履行职责,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断提高案件质量。三年来,共查办各类职务犯罪78件92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今年以来,突出查办了扶贫领域、民生领域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立查各类职务犯罪29人,保持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错位、高效、良性发展态势,切实服务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维护了民生民利,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在全区营造出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发展氛围。此外,还依法查办了六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原主任科员倪某某受贿案、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潘某受贿案,起诉了六安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汪圣高受贿案、六安市水产局原局长郭敏滥用职权、受贿案等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规范司法,实施“一档案两公开”。在全省较早建立执法档案,制定出台《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实施办法》,建立以执法核心数据为算法的检察官执法档案,直接与干警晋职晋级、评先评优挂钩,形成监督、评价、激励三大机制。执法档案业务数据在内网公示,执法行为随意性受到约束,办案多少、好坏有了比较,极大地激发了干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检察人员执法档案衔接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员额内检察官遴选,为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铺路。
率先实行拟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制度,专门聘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法学教授等17人担任听证员,建成全省首家基层院规范化的案件审查公开听证室,配备全程监控远程提审录像设备、证据材料展示墙等高科技设备。公开听证,打破检察机关执法活动因行权方式、法律适用程序的相对封闭性而形成的神秘感,使轻微刑事案件不诉得到公开,让社会知晓复杂刑事案件为什么不诉。在拟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制度成功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捕前公开审查,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院教授、辖区外律师代表、新闻记者、侦查人员、辩护人参加听证,就是否逮捕进行公开审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让逮捕决定的作出更公开、更有说服力。坚持终结性法律文书一律全部公开,严防形成“公开烂尾工程”。
实施人才工程,提升队伍素质。2015年,该院实施“一二三四”青年干警培养计划,即每年出一本书、开展两场辩论赛、组织三次户外主题活动、举办四次法律大讲堂。目前,“一二三四”青年干警培养计划已成为青年干警成长成才、拓展锻炼、展示自我的平台,干警的写作、语言表达、逻辑分析、临场应变、意志磨练等各方面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提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该院共有硕士20名,占实有人员的29.4%。此外,为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改革,该院还建立检委会委员听庭常态化机制,对公诉人出庭进行评议,促进公诉人业务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干警在《人民检察》等国家级和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调研文章46篇,其中,《办案组织的司法责任实现路径》《司法责任的认定研究》先后入选中国检察学研究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论文集和第六届中国检察基础理论论坛文集。今年,1名青年干警荣获“全省侦查监督业务标兵”称号。
深化公开,打造“新媒体新检察”。该院紧扣新媒体时代脉搏,以“完善一套新媒体宣传制度、建立一支新媒体宣传队伍、开辟一条快捷宣传渠道和打造一间新媒体工作室”“四个一”模式,开启“新媒体新检察”新局面:第一时间发布案件信息,深化司法公开、倒逼规范司法;开展线上线下交叉互补的全新普法课;架起沟通、服务群众新桥梁;打造全省首家基层院新媒体工作室。如今,该院新媒体已成为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监督司法行为的第一平台,也成为引导舆论、服务群众、以案释法和队伍建设的新平台。秉持“立足原创、服务检察、弘扬法治”理念,通过新媒体深化司法公开,养成规范思维,提升队伍素质,促进业务发展,2015年,该院在全市业务考评中位居第一,今年以来,主要业务指标仍位居全市前列;优良的业绩通过新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了检察形象、赢得了社会公信。裕安检察新媒体正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影响显现三大特征。 (本版图片由刘发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