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聚高地强势崛起——杭埠经济开发区践行新发展理念侧记
本报记者 程传军
11月24日,记者随省“五大发展见行动 党代会精神在基层”采访团,首站来到位于舒城对接合肥“桥头堡”的杭埠经济开发区,到处呈现一派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园区转型发展的蓬勃景象。杭埠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3年,201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合肥是全国首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优势,加大与合肥的科技对接和产业承接,引导企业主体和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杭埠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创新动力集聚高地
2003年创建之初,杭埠走的是农产品加工、羽绒制衣、彩印包装等老产业,附加值低,没有核心竞争力,一直处于“遥望”合肥迅猛发展,自己停滞不前的状态。在市县领导关心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和调研,首次提出了“围绕合肥抓配套,完善配套引龙头”的发展思路,开创了杭埠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道路。
有好思路、好理念就有新动力新活力,随之“招大商、大发展、引龙头”的一系列行动蹄疾步稳,2013年以来,杭埠经济开发区进入了“井喷”式的发展阶段。一个个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成功:胜利精密的自有科技实验室、自主研发产品、高端配件生产,成为了电子配件行业的领头羊;中鑫模具自动化生产车间,高端装备制造;沃特玛创新联盟,研发生产绿色纯电力驱动。此外,还有一大批有能力、有实力、有潜力的创新企业,如英力、雅玛特、联科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蔚然成风,“一座新城、三大产业”的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记者在安徽胜利精密制造舒城胜利产业园生产车间看到,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据该公司总裁特助尹善海介绍,目前项目已实际投资到位39亿元,一期工程43万平方米基本竣工,已正式投产。达产后,新增就业人员17000人,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计划年底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预计二期增资25亿元,全面达产后实现产值500亿,新增就业人员23000人。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