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山水经 走致富路——舒城县干汊河镇泉堰村脱贫攻坚侧记
卢贤傲 本报记者 程传军
泉堰村属于舒城县干汊河镇西南偏远山村,是该县精准扶贫重点村,全村共辖19个村民组,有507户和1845人,现有127个在册贫困户和340个贫困人口。近年来,该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念山水经,走致富路,精准施策,产业扶贫,迈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实步伐。
“村子强不强,关键要看党支部;村民富不富,关键要靠村干部”。近年来,泉堰村在干汊河镇党委大力关心下,对原软弱涣散的村“两委”班子及时进行了整顿加强,同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家乡献计出力,逐渐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
“要想富先修路”。新的一届泉堰村“两委”班子,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制订了“村级三年发展规划”,先从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行路难问题入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48万元支持,修建了跨舒庐干渠东冲大桥,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拓宽修通长32.2公里、宽5米路基的大竹园村民组和圈洼村民组通村组道路。近两年,发动群众筹资47万多元,将原先的通村组机耕路全部拓宽修成了5米宽的道路,今年又争取项目资金110多万元,硬化长3.7公里、宽3.5米通组道路。
泉堰村因地处偏远丘陵山区,无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人均水田面积不到1亩,而现有的山场经济林效益又不高,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且村集体经济又薄弱,导致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乏力。针对这个实际困难,泉堰村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抓住当地“山青水秀”做文章,念山水致富经。大力发展山场经济,积极争取县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项目资金470万元支持,整治村内三座荒山荒坡地580亩,对现有低产茶林地进行改造,种植油茶300亩,改造500亩低产茶和板栗,改造300亩低效白杨和毛竹林。
该村还通过大户流转承包林地,依托土地租金和就业带动部分贫困农户脱贫。利用当地富含矿物质的柳抱泉水资源优势,发展优质大米种植特色产业,引进安徽谷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山区冲田与外界隔离,水、土壤、空气无污染,种植千亩有机大米。并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地就业打工的机会,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目前,基地已流转土地1500亩,帮助20户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年增加家庭收入8000余元,基地每年还缴纳村集体3万元土地流转管理费,壮大了村集体收入。该村还注重利用当地优美的山林环境发展林下养殖业,先后扶持培育养殖户5户,其中贫困户李世帮,通过扶贫帮扶,搞起山林下乌骨鸡饲养。他靠镇扶贫办帮助联系的5万元贷款,从外地购回几百只乌骨鸡苗,逐年扩大养鸡规模,目前,他的养鸡场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年饲养乌骨鸡达2000多只,饲养的成品乌骨鸡和鸡蛋被舒城县城、合肥省城和无锡市客户订购一空,年养殖收入已达到10多万元,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户。
泉堰村位于舒城县著名的春秋山西南,森林覆盖面积达70%以上,境内有闻名遐迩的“柳抱泉”,舒庐干渠穿境而过,1969年修建的水利设施泉水堰大渡槽横贯村西北部,村里有百年以上古树4棵,其中树龄最大的有800多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具备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该村眼下正立足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跑争项目资金,保护古树等生态资源,积极整治周围环境,努力建设生态美丽乡村,将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使一个青山绿水秀美的山村,呈现于游客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