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金婷
如何仔细、全面地掌握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如何了解帮扶措施是否合适,进度如何?如何能够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以来,我市将“互联网+”的理念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借助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精准扶贫”特色平台,打造了一套服务政府、帮扶干部、贫困户的精准扶贫系统,用大数据为精准扶贫趟出一条“互联网+”的新路。
“掌上”扶贫点个赞
11月初,金安区东桥镇莲花村民兵营长汪安定来到贫困户何贤才家进行扶贫帮扶,在一番促膝交谈后,汪安定打开手机上的精准扶贫APP软件,在上面点点划划,“我把这次的帮扶内容记录进去,看看还有哪些扶贫措施需要落实,有了这个APP,工作落实情况一目了然。”
“你可别小瞧了这个手机扶贫APP,贫困户的详细信息一览无余,数据实时更新,贫困户退出和新进情况一目了然,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贫困户的所有信息。”东桥镇党委副书记张运提起精准扶贫APP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帮扶责任人围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精准扶贫要求,逐户走访。每到一户,责任人都耐心询问和记录贫困户家庭情况,通过与贫困户直接交流,了解到村民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等,依托“精准扶贫APP软件”,针对贫困户实际,征求贫困户意愿,为贫困户提供帮扶信息,并及时上传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APP软件”是一种可安装在普通智能手机上的扶贫软件,扶贫村干部通过手机上的“扫一扫”功能,把“精准扶贫APP软件”安装到手机上,使用软件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卫星定位,上传贫困户信息后,可实时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和工作动态,让帮扶干部能全面对接和帮扶贫困户,既方便又快捷,真正实现“掌上”扶贫。
“量体裁衣”+动态管理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我市精准扶贫系统自今年5月启动建设,8月完成所有培训推广工作并正式上线运行。系统分为电脑Web版和手机APP版,分别适用于室内和室外,围绕两不愁:吃穿不愁;三保障:教育助学、医疗、危房改造保障;四项清单:帮扶对象需求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实现清单、帮扶责任清单等进行设置,包括了有扶贫对象、信息管理、卫星定位、政策集成、精准施策、责任包干、脱贫进度、合力扶贫、共奔小康等功能,内容既实用又丰富,被不少帮扶干部称赞是精准扶贫工作的“贴心小助手”。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