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是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第三天,中医药发展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论坛上做了主旨发言,希望能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更加关注和支持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在健康促进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中医药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一直以来,中医药是中华民族防治疾病、养生调摄、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和独特资源。在疾病预防方面,倡导“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在疾病治疗方面,通过对“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致病因素、病变部位、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作出高度概况,从而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和具体的治疗措施,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健康促进方面,强调顺应自然、形神共养,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调饮食、慎起居、适寒温、和喜怒等措施,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些都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与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相吻合。
“可以说,中医药是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健康医学。过去,中医药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今后中医药将继续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王国强表示。
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王国强介绍,在健康服务方面,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每个县至少有1所公办中医医院,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并以简便廉验的特色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放大了医改惠民的成果。在健康促进方面,实施了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宣传活动,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推广普及融入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在健康产业方面,制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行业跨界融合,中药产业占全国医药产业的三分之一,一大批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在健康环境方面,出台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带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广泛运用生态、环保、节约的非药物疗法。
王国强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医药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对中医药作出全面谋划、周密部署、全力推进。
倡议:中医药与其他传统医学共同促进健康
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对一些国家的传统医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女士因在中药青蒿中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使疟疾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这是中医药对全球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突出贡献。
王国强认为,中医药在健康促进方面的独特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这些为我们深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医药,健全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让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学一道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王国强向参会嘉宾共同就推动传统医学的发展做以下倡议: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医药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二是切实开展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三是推动国际传统医药领域有关标准的制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