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村”里来了“空降公司”——霍山县贫困村里的股份制故事
罗妍雪
“这个周末,我们金竹坪旅游公司又接待了一批旅游团,带着游客们‘玩透’了乡村风光,帮着贫困户‘销空’了家中土特产,还让原本的贫困村在假日里实现了集体经济新突破。”
一个村,几百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只够修上几公里水泥路,如何实现全村脱贫致富?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霍山县趟出了一条扶贫的新路子:以贫困行政村为单元、以产业扶贫为动力、以股份制企业为媒介,整合扶贫资金、调动各方力量、攻克贫困瓶颈,实现整村“翻身式”脱贫。现如今,这一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土地流转等各项扶贫领域……
贫困村里的股东大会
3月末,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村部二楼的会议室里格外热闹,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股东大会”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由每个村民组举荐出的村民代表“化身”公司股东走进会议室,为即将成立的扶贫旅游公司出谋划策。
太阳乡金竹坪村坐落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北麓,在册贫困户125户425人,作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却“无人打理”的贫困村,年初,该村计划以全村集体固定资产300万元注册,在六安市率先成立首家村级旅游扶贫公司。
怎样才能更好地打理公司?谁负责监控资金?对于“掌管”整个公司的代表而言,他们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接触,但直到坐进会议室,讨论起公司成立问题时,却丝毫不含糊:“我推荐党支部副书记为法定代表,他对公司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管理公司”、“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成立一个办公室,管好公司的日常琐事”……就这样在既紧张又有序的氛围中,公司投票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董事会,公司章程也跃然而出。
“在贫困村里成立旅游公司最主要是用于扶贫,”太阳乡分管扶贫的副书记许刚介绍道,“都说产业扶贫是不错的选择,但具体要怎么做,是村民自主经营还是公司化经营?我们乡选择了后者,因为公司化经营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产业扶贫更有效率。”现在,扶贫旅游公司已对村里的所有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从中抽取10%的收益用于补助贫困户,并引导农家乐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对土特产进行升级包装。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公司已与5户贫困户签约,户均增收达6000元。
集体电站打造“造血扶贫”
“太阳出来啦,趁着晴天,让这些‘小家伙们’赶紧晒晒太阳,扶贫资金就有着落了。”11月初,天刚一放晴,下符桥镇庙岗集村第一书记周保龙就赶到村里新建的光伏电站,查看电站发电情况。今年6月,投资近90万元的霍山县第一个村级光伏电站在下符桥镇庙岗集村建设完工,9月27日,该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
“一千个贫困户有一千个想法”,作为当下最“划算”的扶贫办法,光伏电站在建立之初可让下符桥的镇村干部们伤透了脑筋,“一开始是打算在贫困户的屋顶装光伏电板,让贫困户直接受益,可调查一圈下来,有的贫困户不愿意,怕破坏了自家风水;有的贫困户想装,家里的土房却承受不住;有些贫困户倒是积极响应,却对电板的安装、护理一窍不通……”最终,大家摸索来、商议去,只能咬咬牙由村里来建。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