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 助力产业升级

  查实萱

  2016年以来,舒城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顺利实施,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升了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推进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农技推广队伍更具活力。坚持“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管理模式,县级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隶属的人、财、物、事归县农业委员会管理,其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全额列入财政预算。每个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都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场所。2016年,通过组织人事部门公选了6名事业编制技术人员,补充新鲜血液,增强后续力量,使队伍更具活力。每个农技推广人员全年发放2000元左右的补助和绩效奖金,大大提高了他们抓好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学习培训不断加强,农技人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安排230名农业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努力搭建创业平台,确定水稻、蔬菜、茶叶、生猪、肉鸡和水产六大主导产业,分别落实专家指导小组,明确核心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之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实行每个农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2-3个乡镇和规模经营实体的联系制度,对重点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对重点规模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服务指导;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六安市千名农技人员扶贫攻坚活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知识竞赛”、“农民满意农技员评选”等活动,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农技人员服务效能明显增强。建立健全以“专家定点联系到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积极采用网络等现代化推广手段和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地培训的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为主要阵地,通过专家与种养大户面对面零距离的推广服务,让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

  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更新,助力产业不断升级。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相配套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夏季叶类蔬菜“两网一膜”覆盖生产技术,茄果类秋延高产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叶无公害化及有机化生产管理技术,“舒城小兰花”茶机械化清洁化加工技术,良种繁育栽培技术,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肉鸡生态化、标准化、信息化养殖集成技术;推广生猪生态化、标准化、信息化养殖集成技术;推广稻田养虾技术、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等。

  结合本地主导产业需求,技术专家根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技术操作规范,编制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确保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分别达到95%以上。

  舒城县通过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目前已培训包村联户农技人员199人;培育科技示范户1990户,其中,新型职业农民500名、美丽乡村示范村150户、家庭农场125家、农民合作社85家、农业企业18家,并辐射带动5万以上农户;有针对性地重点帮助398户贫困户走科技脱贫之路,增强了其造血功能;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和农业发展水平。

 

 选择年月
<2016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基层农技推广 助力产业升级⊙警民联调化解退亲伤害案⊙学生闹矛盾 民警来调解⊙恶劣天气 保障安全⊙特殊水环境民警勇救人⊙不辞辛劳 寻回离家少女⊙点短信链接,卡里的钱就不见了——利用木马病毒盗刷银行卡案调查⊙图片新闻⊙六市打非组〔2016〕3号六安市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领导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