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韬 本报记者 姚迪
今年以来,六安市公安机关把深化公安改革与推进以现代治理机制、现代警务机制、现代防控体系、警察公共关系“四项警务战略”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截至目前,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7.3%,破案率同比上升14.2%,其中现行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7.73%,破案率同比上升20.63%,继续保持现行命案连续三年全破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在2016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调查中,我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位列全省第八,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指数位列全省第三,同比上升2.76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已连续多年处于全省前列,连续三年实现稳步提升。
推动构建现代治理机制。以“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为抓手,强化“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建设,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截至目前,共建“警民联调室”133个,今年以来,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562起,成功化解2166起,机制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构建“大治理”体系。联合综治、民政等部门,尝试开展多元共治试点,推动社区警务融入社区管理;会同银监、工商等部门开展金融投资领域综合治理,成功摧毁“安徽淘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特大电信诈骗团伙,抓获涉案成员27名,扣押涉案电子物品28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5万余元。积极构建“大监管”模式。以打击涉枪犯罪活动为抓手,有力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推动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同时,全面推进视频防控应用,健全完善视频巡查工作机制,实现24小时视频动态管控,先后辅助处理案事件6000余起,协助破获城区街面犯罪近200起、查处交通肇事逃逸事故200余起。强化法治规范。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全面推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制度,加强对警情、人员、案件、财物、场所、卷宗等执法要素全流程监管。今年以来,已开展执法质量督查8次,实地检查基层派出所52个,执法办案中心12个,现场反馈整改意见近200条。
升级完善现代防控体系。深化重点打击,建立打“两抢”、反扒等专业队,强化对系列串案、多发性案件的持续打击,着力解决“20%犯罪分子实施80%侵财犯罪”问题,做到以打促防。深化巡防重组。推进网格化巡防和“亮灯行动”,加强三级巡防力量,建设城市中心巡逻警务站、巡防联勤岗亭20个,调整城区应急堵控点,并组建由巡特警、武警、交警为主力,机关战训队为机动力量的处突专业力量,提高社会面防控和快速反应能力。深化基础管控。落实对枪支、民爆、烟花爆竹、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等六大类枪爆危险品从业单位分级定期检查工作机制,明确检查频率和检查要求,检查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72处。
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建立公安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依法取消、归并、调整一批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市级审批事项精简61%,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42%。加大人口管理服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市辖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其他建制镇落户限制,全面实现“一元化”户口登记,在全市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户口性质统一转换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