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强迫、抑郁,人际困惑、亲子困扰、婚姻难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多,心理问题、心理保健日益为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开始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文件和工作部署中。也正是伴随着公众对维护心理健康需求的快速增加,心理咨询师这个专业助人的角色悄然走进了人们生活。
在有些人看来,心理咨询师似乎是一个有些神秘的职业。他们把求助人称作来访者,面对他们的心理问题,抽丝剥茧、挖掘甚深,陪伴他们探索心灵、了解自己、走出困境。他们的工作低调、保密,对来访者绝口不提。但是,心理咨询师究竟是怎样帮助到来访者的,却没有多少市民能够说得明白。在大家的心目中,神秘的心理咨询师到底是怎样练就、他们怎样帮助人的呢?记者带大家一探究竟。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危机干预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有着一大堆专业资质和头衔的刘鹤群,是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和人们心目中温柔的女性心理咨询师形象不同,身着警服的刘鹤群有着警察特有高大和粗犷。他曾为“3·11劫持人质案件”的开枪民警和被劫持人质做过心理干预,也曾为一些新入职的民警做过执行任务后的心理应激干预。在他的指导推动下,全市公安机关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就达20多人。他还组建了全省第一支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服务队,并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刘鹤群开设了心理咨询工作室,利用周末和晚间,面向社会提供有公益性质的心理咨询服务。6年来,他接受心理咨询服务近两百人,一对一个人咨询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帮助很多人走出心灵困境,开启从容的生活。
在单位里,刘鹤群也会利用所长,参与犯罪心理分析,助力刑事侦查与预审。近十年来,他在市内外授课或举办讲座百余场,内容包含了心理健康调适、亲子关系辅导、人际关系调适、职业倦怠应对、群体事件心理、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及技能辅导、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理解与应对等。
“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如何练成的?”刘鹤群说,成为一名有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不难,只需要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但是成为一名能够有效助人的、合格的临床心理师却十分艰难。他介绍说他是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但不论什么理论取向,首先要进行系统理论学习,这个过程是基础。刘鹤群笑着说,自己除参加各种系统培训、短训外,还攻读专业书籍近百部,“如果你选择了一个理论取向,你必须把这个取向的理论框架以及各分支流派全部搞清楚”。其次,一定要接受个人分析,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他告诉记者,自己被连续分析了3年达120多次。接受个人分析的原因是,咨询师必须先把自己探索明白,才不至于把个人情结带入咨询中,才能最大化地做到中立的分析态度。第三是要接受持续的督导。记者问:督导与指导一样吗?刘鹤群说,督导不同于指导,它是临床心理师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的模式,类似于对心理咨询过程进行的专业指导与监督。他本人接受国内精神名师和美国老师督导已达5年,“咨询不停,督导不停。至少要有同辈支持,这是临床心理工作很突出的特点”。
有人说,心理咨询师往往都是自己有问题的人。对于这种说法刘鹤群笑答:一定程度上,自己最初的确就是为了寻求解脱心理困扰才走上临床心理师道路的。十多年前,他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态度出现了问题,他在挣扎中开始学习心理学,并从此一发不可收,直到成为注册系统心理师。记者追问才知道,全国心理咨询师达百万人,但中国心理学会开展临床心理师认证12年,通过的注册心理师不足千人,“学习与训练的过程很艰苦、很耗时、很烧钱”。刘鹤群介绍,他从2010年到目前,除了春节外几乎每个公休假以及大多数的双休日都在合肥、武汉、北京等地学习训练,自费投入了近40万元的学费。因为爱好,所以很乐意投入。
记者对心理咨询师助人的方式很感兴趣,想请他介绍一下。刘鹤群先举了个例子:某次一个15岁的女孩因为不明的躯体症状前来求助。女孩自述的身体麻痹在很多医院都查无疾病,女孩在向刘鹤群叙述她生活境况时,刘鹤群为她的苦难和屈辱遭遇而震惊,悲情排山倒海地从心底涌起,他的眼泪实在无法控制,而女孩却笑脸相向。在咨询结束后的反思中他才恍然明白,这个女孩是个癔症性的病人。刘鹤群说,动力性取向的咨询师,工作的核心方式就是自己的感受,通过觉察自己与来访者工作时的各种感受,理解来访者,并运用相应的技术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潜意识中无法自知的纠结。“有些心理咨询的理论取向是说道理,但即使这样,也要追溯到早年形成的认知模式。就事论事的辩理劝解,不是心理咨询。”刘鹤群说,他的一位美国督导师从事心理治疗近40年,反复强调,心理咨询师做人比技术更重要。与平时的大嗓门不同,刘鹤群在给记者模拟心理治疗情景时,语速缓慢,声音轻柔,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容纳、温润与平和。这也许正是他学习临床心理学以后发生的变化吧。
心理咨询在欧美发展150多年,在我国起步至今仅20多年,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专业,发展迅速。刘鹤群说,目前我们还有很多人对心理疾病尚缺乏端正的认识,耻病感令很多人情愿在痛苦中挣扎,也不愿向专业人士求助。其实心理疾病不仅损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严重损害你的学习、生活、事业、家庭等社会功能,是人生的“双料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