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1935年2月,夏云飞被任命为山阳区区委书记,负责武装斗争工作。随即成立了鄂陕第四路游击师,夏云飞任师政委,配合红军主力打击敌人。”申俊峰说,夏云飞为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和壮大武装力量以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35年7月,他随红二十五军北上。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尽管只存在一年多时间,但为红军提供了固定的大后方,红军的军需物资、伤病员也有了安置点,红二十五军作战后缴获的武器弹药等也都运到此地。
红色旅游的朝阳之路
坐落在山阳西南部的袁家沟口村,只有约2000人。虽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抹不去这片陕南革命老区当年红色的印记。鄂陕边区苏维埃纪念碑、袁家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二十五军烈士陵园……孩子们在一处处红色遗址中奔跑,挥洒着童年时光。
袁家沟口村有着红色文化底蕴,新的形势给村子带来了发展机遇,在袁家沟口村委会会议室内的墙壁上,一处挂着时钟的脱贫攻坚宣传栏很是醒目。据了解,袁家沟口村结合自身潜在的优势,在有关政策引导下寻求新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将依托红二十五军建立的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红色文化基础,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目前,袁家沟口红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旅游规划已经出台,相关的项目申报设计已经完成前期的各项工作。
“我们这里山大沟深,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唯一的资源就是红二十五军留给后人的财富,近乎完整的红色遗产等待着利用和开发。”申俊峰说。
80年前,红军在长征的路上,为袁家沟口村留下了红色文化遗产。80年后,袁家沟口村人又借助红军留下的宝贵财富,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小康梦铺设了一条阳光产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