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武 本报记者 徐有亭
深秋时节,走进霍邱县长集镇吴道全的院门,一排古老的白墙灰瓦平房和一幢三层的“小洋楼”映入眼帘,大门头上一块“吴老四农家土菜馆”的招牌格外醒目。屋旁一棵硕大的香樟树,青翠欲滴,清风吹来,芬芳扑鼻。
这个农家乐的老板吴道全出生在长集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1990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顾家人的反对,年少的吴道全来到上海打工,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外拼搏12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2年10月,外出打工十年多之后,吴道全回家了。他觉得,在外打工再好,也没有在家乡干份事业踏实。说干就干,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他办起自己的农家乐。
吴道全先后流转土地310亩,开挖5座养鱼塘,养鸡、养鸭、养鹅。投资几十万元,栽上两万多棵紫薇、桂花、广玉兰、香樟、樱花、木槿等名贵绿化树,解决了本村及周边30多名村民就业。2012年到2015年短短四年的时间,农家乐的发展越来越红火。通过办农家乐,吴道全不仅使自家人有了事做,还常年雇佣4名家庭困难的妇女在他家工作,年发放工资50000元以上;附近农户的鸡蛋、蔬菜、土鸡、腊肉、包谷等农产品,吴道全优先收购。
51岁的本村村民豆仁全深有感触:“父亲去世早,母亲常年有病,姊妹四人,全靠买豆芽、挂挂面维持全家生活。2008年,看到俺窘境,吴总劝俺养猪,并亲自传授技术,提供市场信息,养成以后一部分卖给吴总的土菜馆,一部分到市场销售,2015年和2016年每年收入20多万元。”在吴道全的带动和鼓励下,全村养猪户10户,养鸡、养鸭户5户,许多农产品价格越卖越好。
“我不能看到别人有困难,不然我也跟着着急。”吴道全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家住许岗村今年64岁的张国才,老伴患乳腺癌动手术急需要钱。张国才在吴道全的绿化带上做杂活,天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吴道全发现后立即拿出5万元,递给张国才说:“赶快去吧,你老伴在等着你呀!”手术完成后,每年有4次到医院复查、化疗,吴道才总是拿钱支持他,重新树立他老伴战胜病魔的信心。最令张国才难忘的还是2013年过小年的前一天。别人家年货都办差不多了,可张国才什么都没买,坐在屋里发呆。这时吴道全出现在他面前,手里拿的和肩上背的全是年货,“不要怕,有我呀!”现在张国才天天在农家乐里有事干,年收入上万元。
吴道全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想着要伸出手帮一把。一天早晨,天下着小雨,吴道全正准备出门办事,突然门口来了一位卖鸡的小伙子,很腼腆地低着头站在门口。吴道全问道:“这鸡多少钱一斤呀?”“老板你看着给吧。”小伙子看上去很憨厚地回答:“这是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家里没钱花了,舍不得也不行,只好拿出来卖了。”小伙子一句话引起吴道全的注意,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你在家要是没事,到我农家乐里来干活吧。”这位家住众兴集镇吴楼村王油坊村民组的小伙子名叫周士华,听到这话,喜出望外,回去和母亲商议一下,第二天就来到农家乐上班了。
吴道全把养殖鸡、鸭、鹅的工作交给周士华负责,养好的鸡、鸭、鹅全部供应给土菜馆。周士华精心养殖,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万多只鸡、鸭、鹅被他养得膘肥体壮,周士华本人年收入达两万多元。一些远在上海、合肥等地的客户,慕名而来购买农家乐的土特产品,特别是年关,经他腌制的咸鹅、咸鸭、咸猪肉等年货,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现在周士华买了摩托车和三轮车,边养殖、边送货,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如此,吴道全还把周士华的母亲也安排来到土菜馆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