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新颜唤起回乡情谢先玲 杜青禾 本报记者 王元军
家住金安区东河口镇毛岭村花门楼组的村民高绪明,在上海打工有几年没有回来了,前不久,他请假回到家乡探亲,没想到的是迎接他回家的不仅仅是家人,还有家乡的巨大变化。
毛岭村位于大别山北麓,六毛路旁,依山傍水,风景虽然十分优美,但在高绪明的印象中,村里土墙草顶的危房随处可见,河道内满是杂草、淤泥,村内旱厕、猪圈、鸡棚、草垛严重影响村内形象,垃圾随意堆放,污水横流、污染水源。村内多为泥巴路面,门前路难走,窗外灯不亮,也没有体育锻炼设施,晚上想出去遛弯、跳舞、锻炼都找不到地方。但是这次回到家他却发现家里完全变了样。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大伙的出行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原先的“三步两桥”也变成了宽阔的公路桥,能够并排通过两辆车;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焕然一新,村中央那块多年摆放杂物的空地也建起了一个小广场;原先的旱厕全部都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座水冲式公厕;丢满垃圾的池塘如今也是碧波荡漾,污水横流的景象也不见了,环境更加整洁了;河道清淤除杂,两岸都用石头做了护坡,今年防汛还派上了大用场。他的父亲告诉他,就在去年,毛岭村被列入省级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村里新修了1.6公里的水泥路,改建了两座公厕,还新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广场等一些休闲健身设施。现在,毛岭村村民出行再也不受天气条件限制,粮食卖出去、农资运进来都更加方便了;吃过晚饭可以到广场上遛弯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让村民在家门口也能看上“大戏”和“大片”了;村民也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大家提起来都是乐呵呵的。
“除了村里的路宽了、平了,水干净、清澈了,环境整洁、卫生了,还有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看不到的民生工程给咱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实在在的问题,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我们的日子啊,也不比你们在大城市过的差!”父亲说起这些事情时,脸上笑开了花。
如今,家乡变得越来越美,好多外地游客到这里来旅游。亲人的思念和家乡的变化让高绪明这个漂泊异乡的人突然有了回家创业的念头。后来听说现在政府还有就业技能及新型农民培训,他准备参加厨师培训班,在家乡开个农家乐,有了好手艺既可在家感受亲情、照顾家庭,又能实现自己的就业、创业梦想,一举两得。他决定,不回上海了,就留在家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