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嘉陵江 迎接党中央”

  (上接一版)

  嘉陵江畔 穿越历史寻初心

  塔子山上默默耸立的古白塔,脚下滔滔的嘉陵江水,讲述着当年红四方面军英烈的故事……采访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3个多小时又来到苍溪红军渡。

  嘉陵江,起源于秦岭山脉,奔流于高山峡谷间,与长江汇合于重庆,在军事上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1935年3月28日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夜色苍茫中强渡嘉陵江,打破了国民党军“困我于江东”的企图,实现了“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略目的。红四方面军由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之旅。

  当年红四方面军就是从塔山湾渡口过的嘉陵江,他们舍生忘死,艰苦奋战,鲜血染红了苍山溪水。嘉陵江沿岸这么多渡口,为什么选择塔山湾渡口作为主渡点呢?原来,这里河床很宽,弯道比较大,水浪很平稳,船只容易从这里突防,不容易被大浪吹翻。另外,塔子山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后山坡缓,树林茂密,便于大部队隐蔽。长征开始前,船只非常紧张,工人们日夜加班造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立下头功。苍溪当地老百姓更是非常积极,有提供木头的,有提供粮食的,哪怕自己没有吃的,也要把食物拿来给红军吃。

  记者看到,在苍溪红军渡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81年前的石刻标语口号:“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1935年3月28日晚,徐向前总指挥发出“急袭渡江”的命令。很多红军战士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为纪念红军强渡嘉陵江,一座雄伟的雕塑后来矗立在了嘉陵江边。塔山湾渡口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红军渡”。

  81载悠悠岁月,战争的硝烟散尽,嘉陵江两岸,人民安居乐业。往事已成历史,但长征精神永存。“当年红军强渡嘉陵江后,这里群众见证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主动捐粮支持革命。如今我们时刻牢记和传承红军精神,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展现老区人民敢干、实干、能干的良好精神面貌。在广元,红军精神一直薪火相传。红军长征那种艰苦奋斗、不畏强敌、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元儿女。”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帖君帮动情地说道。

 

 选择年月
<2016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农产品上行”之路多坎坷⊙“打过嘉陵江 迎接党中央”⊙便民资讯⊙坚持发行宗旨看福彩扶贫济困三大关键词⊙双色球第2016131期3注头奖特别奖1435万元 六等奖特别奖445万注⊙刮刮乐“旺旺彩”祝您猴年旺财⊙我省10月份刮刮乐中奖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