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济带扮靓分水岭

  本报记者 刘扬

  金安区张店镇双庙村农民黄军,住在江淮分水岭“脊梁岗子”上,前些年出外打工挣了点钱,这两年回乡承包了几百亩地,办了家庭农场。他说:“以前岗地易旱难收,如今塘里蓄了水,坡上栽了树,出门通了路,农民的致富路宽阔多了。”

  黄军的话代表了金安区江淮分水岭上15个乡镇(街)数十万农民的心声。金安区农委副主任孙业祥说,江淮分水岭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金安区致力改变岭区穷在水上、困在路上、荒在岭上的状况,着力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去年以来,全区已完成省级投资1098万元,现在岭区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农业生态三大体系逐步建立,昔日的荒岗野岭变成了“产业岭”“生态岭”“观光岭”“富民岭”。

  金安区江淮分水岭范围内地形复杂,人口分散,道路畅通急需改善。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投资,实施江淮分水岭地区的道路畅通工程。根据省《江淮分水岭区域发展规划》,金安区江淮分水岭特色经济带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围绕江淮分水岭建设,打造特色岭上风光带旅游,依托分水岭周边景区,持续优化岭上交通环境,每年投入上亿元,建设岭上旅游大通道和快速通道,以每年浇筑150公里村村通路的速度,打通与岭上特色经济带之间的地域瓶颈。孙业祥说,分水岭旅游全域交通网,带动了周边乡镇旅游发展,六毛路沿线环山生态游和以将军山渡槽、打山渡槽为节点的沿湖水上游的游客每年增幅20%以上。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6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民生阳光暖万家——霍邱县民生工程实施侧记⊙我市两企业获批进口肉类产品资质⊙怡宝公司获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舒城撬动金融杠杆精准扶贫⊙华阳古镇上的枪声⊙欢乐识记价值观⊙特色经济带扮靓分水岭⊙霍山“三个倒查”整治隐形“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