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扬
金安区张店镇双庙村农民黄军,住在江淮分水岭“脊梁岗子”上,前些年出外打工挣了点钱,这两年回乡承包了几百亩地,办了家庭农场。他说:“以前岗地易旱难收,如今塘里蓄了水,坡上栽了树,出门通了路,农民的致富路宽阔多了。”
黄军的话代表了金安区江淮分水岭上15个乡镇(街)数十万农民的心声。金安区农委副主任孙业祥说,江淮分水岭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金安区致力改变岭区穷在水上、困在路上、荒在岭上的状况,着力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去年以来,全区已完成省级投资1098万元,现在岭区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农业生态三大体系逐步建立,昔日的荒岗野岭变成了“产业岭”“生态岭”“观光岭”“富民岭”。
金安区江淮分水岭范围内地形复杂,人口分散,道路畅通急需改善。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投资,实施江淮分水岭地区的道路畅通工程。根据省《江淮分水岭区域发展规划》,金安区江淮分水岭特色经济带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围绕江淮分水岭建设,打造特色岭上风光带旅游,依托分水岭周边景区,持续优化岭上交通环境,每年投入上亿元,建设岭上旅游大通道和快速通道,以每年浇筑150公里村村通路的速度,打通与岭上特色经济带之间的地域瓶颈。孙业祥说,分水岭旅游全域交通网,带动了周边乡镇旅游发展,六毛路沿线环山生态游和以将军山渡槽、打山渡槽为节点的沿湖水上游的游客每年增幅20%以上。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