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见证光辉岁月

  本报记者 桑宏 余浩/文 隋文进/图

一根记忆一版4.jpg

  馆内珍藏的红军扁担。

  11月1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主办,皖西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委党史研究室承办的“重走长征路 寻找六安人”六安市媒体采访团来到四川省邛崃。

  邛崃天台山脚下,有一个安静的角落——红军长征纪念馆,形象地再现了红军的光辉足迹,讴歌了红军坚韧不拔、团结战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精神。

  纪念馆内重温红军光辉足迹

  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走进纪念馆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观看了红军历史文物(红军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生产用品、标语、战斗遗址等),了解红军长征时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豪迈与悲壮,以及红军的光辉足迹。

  据介绍,红军长征纪念馆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分为陈列馆活动区、文物保护区和红军石刻碑林展示区。在陈列馆活动区,建成800平方米陈列馆、1300平方米升旗广场、《悲歌与壮举》红军石刻浮雕纪念碑。陈列馆的列展,主要运用一组青铜雕塑、29块展板与2个巨型玻璃钢展柜,通过相对集中的300幅展用图片,连同300余件历史文献、资料、图表和100多件实物,形象地再现了红军的光辉足迹。

  “1998年10月被列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7月被列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纪念馆馆长高建平告诉记者,红军长征纪念馆,既有红军石刻碑林与苏区旧址的双重印证,也有石塔寺石塔的历史见证,进而构成内涵丰厚的人文历史景观。

  一根80年前的扁担记忆长征故事

  走进馆内,记者看见一根80年前红军在此留下的扁担。这根竹扁担,已经有了些许岁月的“皱纹”。它两头窄,中间宽,约150公分长,最宽处只有5公分。在纪念馆中,它被擦拭干净,绑上红绸,受人观赏。但在此前有70年的时间里,它都是张崇荣家的传家之宝。因为,80年前,这是红军为感谢中医张崇荣熬药治伤治病之恩,而留下的宝贵信物。

  “父亲觉得,扁担留在自己家里当个念想,不如让它把红军在高何的故事发扬光大。父亲2012年去世的,我和母亲偶尔会跑去馆里看一看。我觉得这根红军留下的扁担,始终是家里最大的荣耀。”30岁的张勇指着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的一根扁担,向记者娓娓道来这根80年前的扁担的长征故事。

  张勇是张崇荣的曾孙。在爷爷张德成给张勇的讲述中,那时红军的队伍里,伤员很多,又大面积感染风寒,战士们艰苦极了。每次对张勇回忆红军时,总是很有画面感:戴八角军帽,武器装备似乎不好;有气势有胆魄,但衣衫单薄,冬季仍是薄衣单鞋;吃得太差,野菜树根……很多战士得了痢疾,容易传染,张崇荣采药时,每次都要采上两大筐。那些日子中,张崇荣共救治过100多位红军战士。张崇荣过世后,扁担传给了张德成,再由张德成传给张永志。张家代代视其若珍宝,谁都不舍得拿它去换钱。直到2005年,他与父亲决定将扁担捐到红军长征纪念馆。如今三代长辈都已不在世,张勇却把扁担的往事刻在了心中。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6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深秋暖阳 惬意时光⊙红色文物见证光辉岁月⊙我市清理整治保安服务市场⊙金安区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叶集2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