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
本报讯(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朱晶晶)近年来,金安区围绕畜牧、水产、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区大力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生猪饲养量达47.9万头、家禽1121万只。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投放养殖水面12.5万亩,发展稻田养殖2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2.2万吨,渔业总产值2.3亿元。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突出抓好金安脆桃、葡萄、猕猴桃、皖西白鹅、茶叶、霍寿黑猪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今年,全区金安脆桃种植面积10万亩,6月份该区与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共同成功举办金安脆桃产销对接会暨第二届展评大赛,金安脆桃产业品质、品牌、品位显著提升。
金寨县
构建民生工程立体化监管体系
本报讯(何方 记者 储勇)今年以来,金寨县在加大民生项目投入,稳步推进改善民生进程的同时,注重以监管为手段,促进民生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发挥,通过“三单”管理和常态化监督,着力构建起立体化监管体系。
该县推行民生工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三单”管理机制,在省、市统一要求基础上,明确项目实施部门主体监管责任和具体责任人,细化监管内容。延伸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幅度,重点监管辖区内在建民生工程项目进度、质量和补贴类资金入户情况,将民生工程监管纳入包村干部绩效评价体系,兑现奖惩。同时,注重引导群众、群团组织及其他社会人士参与民生工程监管,并畅通监督渠道,设立群众举报电话,建立全方位监督网络。
该县结合项目实施节点分类监管,实行一季一督查和重点工程月报制度,全面掌握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及时整改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序时、均衡推进。同时,严格资金监管,落实财政拨付资金监管制度,在资金支付上,实行账户直达,在监督管理上,严格执行监管信息通达和反馈机制,做到专款专用,统一保管,拨付有据。
霍邱县
开展科技培训促扶贫
本报讯(张正武 记者 徐有亭)“感谢政府关心,通过培训俺鼓足了干劲,增强了脱贫信心,一定能通过科技知识和勤劳实干脱贫致富。”霍邱县贫困户李善中在参加种养技术培训时激动地说。近日,霍邱县在一手抓好扶贫工作的同时,一手抓科技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稻虾养殖作为目前全省重点推广,是市场销售好、简单易学的一项农业技术,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一个有效手段。培训中,该县专家们对小龙虾养殖中的环境条件、稻田改造、投放管理、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通过播放农业技术视频让贫困户对整个龙虾养殖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向贫困户发放“稻虾共生”明白纸及技术要点,从而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日前,该县组织水产部门紧紧围绕“坚持精准帮扶,合力脱贫攻坚”扶贫日活动主题,在临淮岗乡莫店村开展扶贫攻坚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培训,来自周边村种养大户、村组干部、贫困户等53人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