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泥灶

  徐明冬

  泥灶,主要的制作材料是黄泥土。是农家放在室外的,可以移动的灶台,旧时农家,收获的植物秸秆很多,在室外通风庇荫的地方支起泥灶,既不受烟熏火燎之苦,又可有效地利用多余的秸秆和树枝,而且,做出的饭菜也格外香甜可口。

  那天,我们摄协去拍摄一个老人制作泥灶的过程,老人家的门开着,院里的蔬菜正生长得茂盛,转了一圈,没见到人,正要出门,听到头顶有人说话,抬头一看,平房房顶上面,一位老人对我们微笑:“来了?”  我看了看竖在墙边的竹梯,足有六七米高的距离,看来,老人的腿脚还挺利索。   老人今年八十岁了,说起做泥灶的由来,老人陷入了沉思说:“我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三岁时,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母亲带着我到处流浪,直到解放后才安定下来,文革中,因成分不好,加上当时母亲患病,我的婚事就这么耽误下来,平时,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闲时,靠逮鱼捉虾给母亲增加点营养。母亲这一病,就是十几年,还记得母亲去世之前,想吃泥灶做的玉米饼子,正好那几天下雨,我家的泥灶被雨淋坏了,当我从邻居家做好玉米饼子,母亲已不行了……”

  说到这,老人的眼睛有些湿润。老人接着说:“从那以后,我就有了学做泥灶的想法,那时,我们村还没有做泥灶的,只有几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庄有一个瞿姓老人会这手艺,但是,在那个年代,瞿老汉不愿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外人,我就自己对着泥灶瞎琢磨。”

  别小看了这不起眼的泥灶,整体用黄泥做成,也不需要什么特殊工具,完全靠的是一双灵巧的手。灶口的大小由铁锅的尺寸来决定,一般乡下用的都是两印、三印的铁锅,灶膛的大小宽度,也是很有讲究的,最体现技术的是泥灶烟囱的处理,这短短二十公分左右的烟囱,决定着整个泥灶的技术含量,烟囱做好了,火力足,抽风快,燃烧充分,做不好,灶膛里就会往外倒烟,熏得烧火的人眼泪鼻涕地流。

  “开始我也走了不少弯路,要么是灶膛的尺寸不对,要么是烟囱的位置有问题,每当逢集时,我就上街看人家老手艺人做的泥灶,装作无意地问一下你的泥灶怎么不好用啊一类的问题。”说完,老人咧开只剩下两个牙齿的嘴巴笑了。

  老人为我们演示一下泥灶的制作过程,先把泥巴反复摔打,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土坯,然后,在木板上做成一个圆形的底座,接着,把黄泥一层层地按照灶膛的弧度往上增加,制作过程中,要不停地用腻刀把泥灶的周围抹平,最后,把圆形的烟囱装上,再用清水把各个节点清洗干净,一个美观实用的泥灶便成型了。

  整好的泥灶,不能在太阳下暴晒,要阴干,阴干的过程大约需要十几天,但凡阴干无裂痕的,才是上等泥灶,而且越烧越结实,最后几乎烧成了陶的泥灶,只要使用过程中不被人为损坏,能使用好几年,一般的小雨也不会造成影响。平时使用完,就用塑料布盖一下即可。

  在老人的记忆里,泥灶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全镇做泥灶的手艺人里,他的名气最大。那时候,整一只泥灶,虽然是几块钱,但也是要被人家称作大师傅的。小伙子结婚,以买老人一只泥灶为自豪。他指着自己居住的房子说,这房子虽然简陋,但都是那些年整泥灶赚钱盖的。

  如今,家家都用上了煤气灶,烧草的农家也少了,客户源越来越少,只有一些恋旧的老人还会使用这方便的泥灶,偶尔会有一些高档酒店或茶楼,到他家定制一些泥灶,都说用泥灶烹调出来的鸡、鱼味道特别的香。价钱也高到七、八十元一只,但市场需求量毕竟很少,老人最后遗憾地说:“这个泥灶,我现在做起来也很吃力,再过几年,怕是要见不到了。”

 

 选择年月
<2016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再读阿来⊙文化短波⊙记忆最早的那首歌⊙乡村的泥灶⊙晏子不嫌妻丑⊙图⊙孔子是个好司机⊙文化视界⊙包公掷砚与时苗留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