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脱贫计——霍山县东西溪乡为800个贫困户定制脱贫的故事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波
东西溪乡位于霍山县东南山区,辖6个行政村、1个农村社区,3611户11538人,其中4个村为重点贫困村,3个村为一般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全乡2257人的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9.56%,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而艰巨。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东西溪乡党委、政府量身打造,为该乡800余贫困户“私人定制”了因户制宜的精准脱贫方案,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
“鸡司令”的“小目标”
“咕咕,咕——咕——”10月15日,杨树口村庙前组的村民潘显海端着盛满玉米的喂食盆站在半山坡上,拉长声音一声呼唤,漫山遍野的树林中、草丛里争先恐后地钻出了一只又一只欢叫的小鸡仔。它们扑扇着翅膀,连飞带跳地聚拢到老潘身边,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看着老潘手里的喂食盆。
“这都是我和堂兄弟潘显杨一块养的,本来有1200多只,中秋节卖了一些,这山上还剩下700多只,等过年再上市,一准能卖个好价钱!”潘显海东一把,西一把地撒着玉米粒,乐呵呵地看着四周活蹦乱跳的鸡仔们,他很享受当“鸡司令”的感觉。
“潘显海今年47岁,家有6口人,家庭负担很重,虽有富余劳动力,但却缺少养殖技术和经验;潘显杨今年49岁,一人独居,早年在外地一家养鸡场打工多年,有养殖技术却没有劳力和资金。正好他俩都想办养殖,我们就给他们拟定了一份联合发展清单,让他俩合伙干。”正在杨树口村指导扶贫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陈伟在一旁介绍说。
“一开始我们也不敢干,乡里帮我们从信用社贷到10000元,帮我们联系鸡种,带畜牧部门的专家上门培训指导,还通过私人关系帮我们找销路,干部都给我们鼓劲,我们就有信心干了。今年尝到甜头了,我们准备明年再养殖一批黑毛猪,猪栏都砌好了。”眼瞅着自家的光景越过越红火,潘显海说话都精神多了。
“今年6月份,我们乡扶贫工作站组织相关部门对显海和显杨两家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验收评估,每户都可以得到3000元的产业扶持金。这一批1200只山里放养的土鸡可以卖到80元1公斤,预计年收入可再增收5000元左右,两位‘鸡司令’年底就能完成脱贫目标。”陈伟看到村里的贫困户能过上好日子,也很有成就感。
养猪大王的“穷股东”
东西溪乡童家河村村主任金来虎是个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2007年就开始办养殖场。2013年,经营有道的他,带领几户同村人办起了“赵家湾生态养殖家庭农场”。
走进家庭农场,一排排猪舍整齐洁净,一间间猪栏里,吃饱喝足的大猪小猪们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奇怪的是,在很多猪舍的外墙上都贴着一张纸,走近一看,上面写着“汪传兴代养两头,1号、2号;姜开成代养两头,3号、4号;徐文军代养两头……”等字样。
“这都是那些贫困户在他这代养的猪。”同行的东西溪乡乡长王飞为我们解惑,“我们东西溪乡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有班车和杭州直达,全乡1万多人有4000多在杭州打工,很多人家是全家外出,剩下多是五保和低保户。对于这些家中确无壮劳力的贫困户,我们针对性地采取了大户集中代养的模式。”(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