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的艺术

  刘志强

  “我们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多挖多干。统一限产,看上去公平,可也容易‘误伤’啊。”前不久,一家中央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对笔者说,他觉得今年全国煤矿都按作业不超过276个工作日、产能按84%比例确定的做法值得商榷,“产量当然该限,但应先把落后产能挤出后再实施。若是不分先进落后、一律都‘限’,量降价升之后,落后产能又会开始观望、延迟退出。”

  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国庆节前的一份通知似乎也在为此前的“限”纠偏——为平抑煤价、稳定供应,部分安全高效先进煤矿可突破工作日限制,在330个工作日以内释放产能。

  “‘放’得倒也及时,值得肯定。可为何当初‘限’的时候就没预见到呢?”这位老板感叹,“限”也得有艺术啊!

  对于“限”,我们早已不陌生。最近一个月,“限”更是成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词。有“限购”“限贷”——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多个大中城市先后出台调控政策,严格了购房条件、收紧了信贷政策。有“限入”——为规范网约车发展,北上广深等城市相继发布细则,对车辆标准、人员身份等提出限入门槛。还有“限行”——为缓解城市拥堵,北京在三环路上启用了公交专用道,限制小汽车出行。

  限购、限贷、限入、限行、限产、限价、限量、限建……如今,无论宏观调控还是产业政策,无论发展经济还是管理城市,“限”正成为一个被广为采用的政策手段。

  “限”确实有其优势。作为一种外力,“限”在市场调节失灵、社会机能失序时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产能过剩、供需失衡、落后产能一时难以退出,惟有借助“限产”化解。又如,城市里人人都想开车上班,但道路资源有限,不得不靠公交优先、限制私家车来治堵。“限”往往也见效快、威力大。这不,前一阵一些城市房价涨得那么快,可限购限贷等政策一出,市场立马就降温了。

  辩证地看,“限”本身难免也有缺点和局限,是把利弊兼具的双刃剑。舞好这把剑需要高超的艺术,决策者既得把握好力度、预估好后果,让“限”扬长避短,也要在“限”之外做好其他文章、综合发力。

  要稳妥把握“限”的力度。住房限购,确实有助于抑制投资性需求、打击投机性需求,但如果过严过紧,也可能制约部分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这就需要每个城市仔细研究其人口规模、居民收入、住房状况等多方面变量,因城施策、有针对性地“限”。

  要全面预估“限”的效果。凡“限”之举,一般只针对某一领域、某一环节,目的和手段都很明确,可一旦实施,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连环效应,需要综合考量。

  还要做好“限”的配套工程。很多情况下,“限”仍是一种不得已的、只能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采取的措施,更像是权宜之计、治标之策。加强调控、完善治理,“限”往往只是开始。一座城市,在限制小汽车出行的同时,理应加大力度完善公交网络、提升公交服务;在限制购房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增加住房供给,并加快保障房政策的覆盖和落地。否则,到了“限”放松、解禁之日,问题往往又会卷土重来,甚至更加严重。

  归根结底,“限”只是手段,绝非目的。只有高水平的“限”,才能真正达成目的,从而体现手段的价值。

 选择年月
<2016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养殖敲开幸福门⊙缴纳居保享民生⊙民生政策助孤儿走出困境 ⊙望城街道打造阳光“三资”⊙全军乡“四定两规范”抓实村务公开⊙“限”的艺术⊙城区棚改项目征迁有序推进⊙金安区扎实做好秋收秋种服务 ⊙霍山县开展散装白酒经营检查 ⊙城南镇推动文明创建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