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敲开幸福门

  本报记者 康家佳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好,驻村扶贫工作队鼓励我养山羊脱了贫、致了富,过上了新生活。”时培安感激地说。国庆节期间,裕安区单王乡王拐村新集村民组43岁的单身汉时培安娶了老婆成了家。

  王拐村是单王乡有名的贫困村,763户2475人,人均耕地只有0.6亩,农民收入主要来源靠打工。

  对口帮扶王拐村的裕安区委宣传部在实施精准扶贫中,拓宽脱贫渠道,力求找到致富“金钥匙”。该部领导和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带着村“两委”一户户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民声,研究制订了以养殖业为重点的脱贫措施。现在,王拐村每个贫困户都建立了档案,并结合新的政策为贫困户制订扶贫对策。

  今年69岁的张传林,是王拐村林台村民组有名的困难户。他带着一个残疾的儿子一起生活,家里的境况一直很差。“致富的门路在哪里?穷根何时能拔掉?”张传林越想,越是着急。2014年11月,区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给他带来了福音:扶持他养牛、养猪。如今,老张家里养殖的4头肉牛,7月份出栏了一头,卖了9000多元;6头小猪目前每头也有百把斤重了。张传林的心情越来越好。

  令张传林感到很温暖的一件事是,今年6月份,因购买猪、牛饲料缺钱,一时急得他团团转。扶贫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及时为他筹措了2300元,解了燃眉之急。他感动地说:“什么叫扶真贫、真扶贫,这下我懂了。”

  产业扶贫要尊重农户意愿,农民想发展什么合适的项目,就支持他们发展什么合适的项目。邵一村民组贫困户李发昌,对养殖鸡、鸭有兴趣,且积极性很高。扶贫工作队不但支持他,而且为他落实了家禽防疫人员。李发昌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场地和一口水塘,今年一下子养了200只鸡、200只鸭,大女儿李金梅做帮手。“暂时还舍不得卖,待到12月份再出栏,能卖不少钱,而且每只鸡、鸭政府还给奖补15元。我今年能脱贫,明年就能致富,好日子来了。”李发昌高兴地说。

  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姚尚杰介绍,像张传林、李发昌这样的贫困户,今年养殖家禽家畜的就有22户,他们靠适宜的产业项目,有的已经脱贫,有的正在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养殖业打开了致富的闸门。

 选择年月
<2016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养殖敲开幸福门⊙缴纳居保享民生⊙民生政策助孤儿走出困境 ⊙望城街道打造阳光“三资”⊙全军乡“四定两规范”抓实村务公开⊙“限”的艺术⊙城区棚改项目征迁有序推进⊙金安区扎实做好秋收秋种服务 ⊙霍山县开展散装白酒经营检查 ⊙城南镇推动文明创建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