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菊莲 实习生 朱韦清
城市发展得好不好,不能只看高楼、广场这些“面子”,更要看老旧小区这种不起眼的“里子”。目前我市稍有年限的住宅小区基本面临哪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使用功能无规划 无序散乱经营
“你看我们小区,刚投入使用时开发商承诺一层是规划用作车库的,早几年就被私人购买用作早点铺、卤菜馆、棋牌室、辅导班、培训学校,小区倒是热闹,可是对于住家,未免太嘈杂。”市民汪先生家住裕安区龙河路一小区,他所在的小区2006年建成使用,至今10年时间。
小区设立早点摊、卤菜馆、棋牌室,记者在走访城区多处住宅小区时发现,这种景象几乎成了各大小区的“通病”,已达10年左右使用年限的小区较为严重,住宅区掺杂商业,周边住户直言不堪其扰。
“我家住2楼,儿子读高三,复习紧张,可楼下就是棋牌室,每天晚上人声轰轰,吵得我们都睡不着觉,真害怕耽误了孩子高考。”小区居民张先生说起当前的居家环境,意见颇大,他说自己曾多次找棋牌室主人和物业交涉,事情却并不见好转。
“一层车库归购买人所有,使用权和使用方向由购买人控制,我们通常只能监督,做对方思想工作,具体执行还要城管、工商、环保等多部门共同合力。”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采访中,大多数受访市民都希望所居住的小区能够实现功能分区,商业和住宅应保持适当距离,这样既不扰民又可以方便消费。可目前我们市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在这方面职能普遍欠缺,功能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区使用杂乱无章,住宅商用没有界限。
单元楼道成废品站 居民出门捂鼻子
在走访中,一些小区的业主反映住家环境不受保护,内心常常有种焦虑感。
平安怡景园小区一号居民楼二单元楼道,居民每天出入的地方,堆放了各种各样的废品,包括塑料桶、废弃的电线、大型的麻袋包裹的物品等等,夏天的时候,整个楼道一股难闻的气味,居民出门得捂着鼻子。小区居民告诉记者,一年多时间以来,这里已经成了小区一对夫妇收拾、堆放废品的地方,因为老俩口买下了一层储存室,平时四处收拾废品,之后便堆放在这里,近两年时间,老俩口将楼道视为自己的地盘,大面积废品堆到了单元楼道和门口,不仅气味难闻,而且有碍观瞻。居民多次劝阻无果,找到物业,也是不了了之。
在六安,老旧小区内私设废品收购站的区域还不止一两家,在走访中,解放路、佛子岭路区域多家小区居民均向记者反映了类似这样的情况,住家的地方空气环境被污染,居民却无力维权,倍感无奈。
“住家是生活的地方,需要安宁、卫生,当这份宁静被破坏,我们该如何维护?”部分居民表示,希望物业公司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针对此类事件制订一套干预方案,还安宁、卫生予居民。
绿地变停车场 业主有权说“不”
近日,徽商小区、平安怡景园小区等多个小区的居民反映,小区新开挖出来的停车位侵占了原来的绿化带。
近年来,城区老旧小区停车矛盾日益凸显,一些小区迫不得已将原有的绿地改建为停车场,小区内停车矛盾稍有缓和,可是绿地被“侵占”,小区绿化率不断缩小,居民意见颇大。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