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8/8
 
常读《浅析》

  周果贤

  六安一中退休语文教师王忠厚先生年届九旬,耗时5载,广搜资料,编著、出版了一本洋洋24万言的巨作——《古典诗词名言浅析》。该书按时间顺序从先秦至清末分4个部分,共收名言600多条,每个条目均有作者简介、注释、浅析,并附有原诗词全文或有关章节。

  两年前,王忠厚先生将其大作赠送给我一本,我如获至宝,乃放置案头,时常翻阅,受益匪浅。

  记得,去年在报上看到一篇介绍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的文章,该文顺便提及屠呦呦的名字是她父亲起的,“呦呦”二字来自《诗经·小雅》。我出于好奇心的驱动,随手翻阅《浅析》,没费多大工夫就查到了“呦呦”的出处。《小雅·鹿鸣》第二章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天下也有巧事,屠呦呦从事科研竟与野蒿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和她的团队因研发出治疟特效药青蒿素而名扬世界,这恐怕是她父亲始料不到的。

  还有,我对元稹悼念亡妻诗《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似懂非懂,查阅不少资料,也未真正弄明白。《浅析》对其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这两句可译为:曾经见过浩瀚海洋的人,再见到别处的水,便觉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除了巫山绚丽缤纷的彩云,其他处的云都不能叫云彩……后世用以比喻见过大场面的人,眼界特高,对通常事物都不屑一顾。”看了以上解析,我茅塞顿开,雾团解除。

  由此观之,《浅析》可谓我的一位无声“良师”。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而古典诗词尤为引人注目。古典诗词的名言佳句是古典诗词园圃中的奇花异葩,艳丽无比。我从《浅析》中学到很多古典诗词名言,有的熟烂于心,背诵如流。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而且从中获得了艺术享受。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的浩然正气,当与天地长存、日月争辉。这一掷地有声的诗句,震撼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的爱国情怀。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描绘的古代塞外奇丽风光,使我悦目赏心,如醉如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名言,造语精工,含义隽永,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后令我口留余香,回味无穷。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言,想象奇特,出人意料。这不能不令我拍案叫绝,赞叹不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名言,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生哲理。读之,不由我眼界大开,思辨能力增强。

  ……

  古典诗词名言读多了,难免想比着葫芦画个瓢写上几句。前不久,我写了一首七律《忆游天堂寨》,在《快乐老人报》上发表。诗曰:“人间金寨有天堂,仙境曾游兴味长。飞瀑悬崖龙戏水,奇松连理凤求凰。风吹竹海芭蕉雨,日照瑶池琥珀光。三老野餐寻古趣,峰巅无酒唤吴刚。”我自知此诗味若嚼蜡,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它毕竟是我学习《浅析》获益之一斑,堪可乐也。

  我有时想,王忠厚先生执教一生,辛劳一生,退休后本应享享清福,颐养天年,然而他退而未休,不顾年迈体弱,仍笔耕不辍,何耶?啊,我从古典诗词名言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敬!可佩!

 选择年月
<2016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常读《浅析》⊙沐春风 学雷锋⊙听黛玉说话⊙琐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