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瑜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于娟,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一个40岁男人的妻子,两位60岁老人的女儿,几个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很多人的朋友。乳腺癌四期,从病发至去世,只有短短16个月时间。她在病中强忍巨痛,写下了十万字的随笔,逝世后集结成册发行,书的名字叫做《此生未完成》。
身体的折磨和疼痛使得生命的意义被提了出来。是生,还是死?或许当人被逼着不得不考虑生与死时,才可能在精神上获得新生。在深刻的绝望之后,不难发现生命的偶然和苦难的无常。别无选择时,只能在理想的废墟上重建理想,在虚无的命运中超越宿命,直面内心的上下求索。她在病中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过后,你仍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对于自己为什么会罹患癌症,她也深入地剖析:饮食习惯,因为父亲是厨师的优越条件,所以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比如孔雀,海鸥,梅花鹿,羚羊,五步蛇。基本上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更容易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比如肿瘤、冠心病等;睡得太晚,上大学后从未在12点之前入睡,网聊、K歌、蹦迪、保龄球……突击作业,作者自认为是“争强好胜但自控力不强的人”,所以,考试临近时“会下死手折腾自己,从来不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废寝忘食……最高纪录一天看21小时的书,看了两天半去考试。”所以,年纪轻轻就考了一大摞无用的证书……做事从来不细水长流,而惯常的如男人一样抡大斧高强度地突击作业,是伤害身体免疫功能的首犯。还有环境问题。于娟曾去挪威读过两年书,从一个无菌试验室出来,没有过渡时间,就急吼吼地在污染源丰富的国家玩命赶论文……当然,也许会有人质疑得癌原因的矫情。但是,这里面每一条原因,都值得你去细想。
这些习惯你有没有过?我想起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平时逃课逛街游山玩水,考试时通宵不睡突击复习,带着熊猫眼去考试,也能考出奖学金来。几百块钱奖学金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跟脑子里的知识一起烟消云散,就像不曾存在过。哪里去想过明天。
这样的任性你有没有过?遇到想吃的东西胡吃海塞吃一肚子乱七八糟,也不管是不是生理期,能不能吃生、凉、冰、冷。心情不好不想吃东西的时候,就滴水不进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管他明天会怎样。
这样的体会你有没有过?一本好书拿在手里就舍不得放下。一动不动像个木头人一般,百万字一天一夜读完,不然就寝食难安辗转反侧。跟着书中情节一会哭,一会笑,像个神经病一般。从不去想明天是不是腰酸背疼腿抽筋。
而立之年以后,我的颈椎疼痛越来越严重,秋冬季节吹风就会咳嗽不止,今年又荣幸地添加了夏季阳光过敏的症候。30年率性而为的我在这个夏天开始考虑明天。家里的书柜多久没擦了?多久没炮制一道拿手菜了?把精力往这倾心一点,总比在淘宝上一耗几个小时要来的划算得多吧?
读完此书我的第一个决定是每周六清早去千佛山走一趟,出一身汗再回来。第二个决定是不开车上下班的时候,提前两站下班车,走回去。我开始慢慢思索把快乐留给明天一份的深刻含义。快乐不要太多,留一份给明天回味,还能快乐一天。悲伤也不要太多,留一份给明天,说不定就淡了……
央广的主持人青音曾对处处要强的女人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要有示弱的能力。示弱不是在别人面前撒娇耍赖,而是在生活中能够把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情自然过渡给别人——譬如在家庭中不必凡事都亲力亲为,修马桶换灯泡修洗衣机抽油烟机,这都可以放心交给老公,为什么非得事事事必躬亲呢?是不信任别人,还是自己大包大揽惯了?(于娟在书中也坦承自己操心的事情太多,连搬家都是她一人指挥。)
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心思太多,抱怨太多,皆因放不下。想起白岩松说过的话,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轻”一点?——那就请你放大生活中的幸福感吧,珍惜你已经拥有的,忽略尚未得到的。毕竟,你已经拥有很多了。
推荐每一位活着的女人都看一看这本书。其实,我们经历的,都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伤痛,是我们的软弱让它们无限扩大。即使生活是面向北的窗子,我们也要努力做一枝爬向阳光的藤蔓啊!深深地感谢于娟。遥祝这位山东老乡的灵魂在天堂获得永远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