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革命的底色——踏访叶集红色印记

  本报记者 程传军 张瑞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记者来到叶集苏维埃保卫局遗址等红色印记,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长征精神。由于历史的久远,再加上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虽然未能看到当年叶集人民浴血奋战留下的遗存遗物,但在当地党史专家的讲解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仿佛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叶集,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当年2000多名叶集儿女,为长征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叶集当地党史专家宋国安介绍,叶集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1911年,就爆发了贫民赵常友领导的人民起义;1925年,中共党员袁新民等就在尧岭乡建立了农民协会;1927年10月,中共霍邱县特别支部在明强小学成立;1928年春天,特别支部在明强小学召开了中共霍邱县委筹备会,不久即成立了霍邱县第一届县委。在霍邱县委的领导下,1928年7月27日,发动了有影响的“文字暴动”,1929年11月24日,举行了有名的尧冲暴动。大革命时代,2000余名叶集儿女加入红军、赤卫队。叶集人民为支援大军南下,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征粮50万公斤,钱4万元,马料5万公斤,军鞋1万双,雨伞、斗笠1万余件,并整修了固始至叶集的公路、桥梁、电话线。在革命战争期间,有400多名叶集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艰苦的革命斗争,造就了陶勇、桂绍忠、黎光、王春、王奎先、张西才、张才珠、于斯虎、吴皓等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和中共高级干部。

  在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里,叶集人民不怕牺牲,敢打硬仗。宋国安说,从长征中走出来的叶集籍高级将领陶勇就是其中之一。陶勇于1913年1月21日生于叶集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到河南商城参加游击队。他三过雪山草地,艰苦转战一年半。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行动,实行外线作战。已是二十八团团长的陶勇先后参加广昭战役、陕南战役,3月底率全团1700余人开始强渡嘉陵江,踏上长征路。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6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绿色增产,如何让收入也变得“沉甸甸”⊙“迎驾新娘”汉式婚礼演绎别样幸福⊙霍山4家企业产品获选“安徽工业精品”⊙勿忘革命的底色——踏访叶集红色印记⊙团市委启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我市加快全省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全市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达77亿立方米⊙坚持从严治党强化执纪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