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在发展方式上,加快“三个转变”:由“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工作部署上,坚持“三个纳入”: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目标,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在工作重点上,实现“三个倾斜”,即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向特色领域倾斜。“十一五”期间,区文化建设资金逐年加大,累计投入3600万元以上。现在,金安区无论是举办大型文艺汇演,还是小观摩演出,都有合适的场所和舞台,不再为“脚”大“鞋”小发愁。
建设文化强区必须繁荣文化产业,金安区在文化的商业化运作上进行了有益尝试。近年来,金安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在创作编排上既突出艺术创新型的“阳春白雪”,又兼顾群众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每年商业性演出不下百场。以艺术养艺术,艺术走产业化之路已经踢开了“头三脚”。该区在坚持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与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两手抓”,大力实施人才强文、科技兴文、品牌提升、精品带动、项目拉动“五大战略”,加快大项目、大企业和大品牌“三大载体”建设,集中打造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立项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积极做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工作。目前,总投资近50亿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六安花木城、记者俱乐部、南山小镇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通过招商,安徽数码影像有限公司、天街动漫娱乐城等文化企业相继落户金安区。与此同时,培育扶持了“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200多家,民间投入资本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