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瑞 曹辰/文 隋文进/图
阴雨绵绵,秋风瑟瑟。踏着泥泞的村道,推开一扇记忆的大门,庄严肃穆的烈士遗物呈现在来访者的眼帘。10月14日,“重走长征路 寻找六安人”暨鄂豫皖苏区红色精神六安市媒体大型寻访活动采访团来到“龙潭三杰”之一胡底的故乡——舒城县干汊河镇,聆听烈士故事,追忆烽火往昔。
走进纪念馆,那些历史照片、遗迹、遗物中的英雄人物如此鲜活。每一个故事都浸透了一种坚韧不拔、信仰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才让革命火种突破围追堵截、无畏牺牲而得以延绵至今。今天,我们不能忘记红军先烈与劳苦大众的苦难鲜血,不能忘记历代共产党人的筚路蓝缕。
探访红色足迹,重走烈士故里。在干汊河镇洪宕村胡底烈士纪念馆,政务讲解员洪羽一边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胡底烈士的生平事迹,一边向大家展示与胡底烈士有关的文献资料和文物:“胡底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李克农、钱壮飞一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屡立奇功,后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长征途中……”声情并茂的讲述配合着一件件带有历史气息的珍贵文物,形象生动再现了胡底烈士深入虎穴、周旋敌侧的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英灵魂归故里,丰功激励后人。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舒城县干汊河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50万元,在洪宕村建成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胡底烈士纪念馆,设置四个展览厅,分六个章节,用100多幅图片、大量实物和珍贵资料展示了胡底烈士及其隐蔽战线战友们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胡底烈士纪念馆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纪念馆建成后,每年都有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瞻仰。如今,胡底纪念馆已经成为舒城县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该镇宣统委员朱德余向记者介绍,1927年,胡底和李克农、钱壮飞一起受中央特科指派,先后打入国民党特务组织。不久,胡底被派往天津筹建“长城通讯社”,并出任社长。反革命大“围剿”期间,胡底等人将许多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及时向党中央汇报,对红军取得前期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幸的是,1935年,在长征途中,胡底因反对张国焘分裂红军而被秘密杀害于马尔康县松岗地区,年仅三十岁。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