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银—— 44载向地球深处进军

  (上接一版)

  科研路上砥砺前行

  朱恒银在当钻工期间,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搞“五小”创新,有8项“五小”成果在钻探施工中得到应用,并获得各级奖励。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技术创新的热情,坚定了他干地质勘探的信心和决心。

  “他时常为了解决一项施工难题,吃不香、睡不着。两次生病住院期间仍坚持在病床上搞设计,曾有一次动手术住院,刀口还未拆线,就急忙出院了,为的是解决钻探中原状样取心问题。”同事蓝军说,打一个钻孔,需要投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若报废了,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朱恒银只要一听到钻探施工中出现孔内事故时,不管正在吃饭还是睡觉,都会立即奔赴现场处理,有时就在钻机旁24小时坚守。

  “在野外一线钻探,在工地过年是常有的事,当新年钟声敲响之时,我心里就会有难以名状的酸楚。至今最难以释怀的是1983年,为了霍邱李楼铁矿定向钻探技术攻关项目,母亲病逝也未能赶回去见她最后一面,给她送别。”朱恒银聊起家庭潸然泪下。

  白天守工地,晚上搞设计、写报告、论文,朱恒银在承担起草国家《定向钻进技术规范》时,正赶上1986年过春节,因家中住房小,天气寒冷,他就在不到10平方米的厨房里编写完成了初稿。从2010年开始,着手编著两部深部钻探技术著作,牺牲了3年的节假日时间,每天晚上在办公室工作至深夜,完成了约100万字的著作。

  四十四载锤炼匠心

  朱恒银走遍了皖西的山山水水、安徽的大江南北,参加了霍邱、铜陵、滁州、安庆及大别山等多个地区的铁、铜、钼、金、铅锌等大型和特大型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让我倍感自豪的是在参加矿区勘探中,在霍邱找到了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的特大型铁矿,在金寨找到了单矿体储量世界第一的金寨沙坪沟特大型钼矿。”付出总有回报,朱恒银说起探矿成果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朱恒银还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工程和研究项目10余项,作为首席专家领衔的安徽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深部矿体勘探钻探关键技术方法研究》,将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深度从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的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成果在国内10余个省及多个矿区进行推广,为我国深部找矿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44年来,始终如一的坚守,朱恒银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与创新,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深部钻探创新团队的行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他先后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一大串沉甸甸的荣誉。眼下,他又入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选择年月
<2019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分类之外,破题垃圾围城还需做点啥? 新华社记者 张宇琪⊙2019上海书展开幕⊙山东胶州试水再生资源领域“新淘宝”⊙上海重罚网约车平台违法行为⊙新疆织密购销“两张网” 助力农产品“走出深闺”⊙山西今年将打造 6个秸秆综合利用“样板县”⊙青岛上线智能登记系统 企业设立进入“秒批”时代⊙四川首次将 航空救援应用于日常急救⊙ 朱恒银—— 44载向地球深处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