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邵琨
55岁的农民姜言平最近不仅挺悠闲,而且心里挺美:两口子在潍坊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里承包了17个大棚,25亩地,但不用打药、不用拔草,大棚里有的姜块每棵已长到8两重,他心里已美滋滋地开始盘算着秋后的收入了。
“姜是秋后草,立秋后才开始迅速生长。还有两个多月的生长时间,到时候,每棵超过1斤应该没问题。”姜言平很有信心。
走进潍坊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棚上的黑白相间条纹网格外引人注意。山东禄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涛说,这种农作物种植网已获实用新型专利,可以遮阴、防虫、调节网内的空气湿度。
棚内,飘着一股淡淡的松香味。与传统种植的姜长在土里不同,这里的一盆盆姜在地面上整齐排列。盆内是长白山松塔皮粉末、木粉及有益菌混合制成的基质。
公司技术专家张其录说:“这也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些基质被装入独立的种植盆中,与外界物理隔绝。土壤是否有养分已不重要。”
姜言平是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的一名农民,种姜已有17年。“在咱们这地方,种姜不是啥新鲜事,但种姜有专利、不用土、不打药、不拔草绝对新鲜。”他说。
“土壤中的病虫害上不来,外面的虫子几乎飞不进来。除了种植和收获的时候比较忙,需要雇人外,其他时间就俺两口子管着。”姜言平说。
产业园还将工厂化生产理念融入种植中,通过物联网设施,实现对营养、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自动检测,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做出判断,为施肥、浇水、通风提供辅助参考。
农民变成工人,不仅劳动强度降低了,而且效率也提高了。“微喷自动灌溉,手机控制,我走出100里地照样能浇水。”姜言平说。
潍坊生姜约占山东生姜产量的47%左右。传统姜农除了考虑种植、管理外,还要操心储存、销售。种得好,还要存得好才能赚钱。为了储存,几乎每家都挖有窖井。姜农下雨担心窖井上水,天晴担心生姜生虫。
过去多年来,姜言平与多数姜农一样,背着喷雾器打药,药水顺着衣服往下淌,天不亮就跑市场。虽然产量比现在高,但劳动强度大,收入也不高。
如今,他只需要每天巡查几遍,做好日常管理,收获后,公司以6.5元一斤的价格全部收购。“除去成本,每亩能收入1.5万元。”姜言平说。
在这个产业园里,公司为农民提供生姜种植技术支持,让农民做最擅长的种植管理环节,其他的育苗、种子、存储、销售等环节由更专业的人去做。
在产业园育苗室里,公司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兴旺种业合作开发的种苗正在生长。公司技术人员说,育苗已初步成功,不久的将来生姜种植将从姜块改成姜苗,种植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切开一块生姜,颜色嫩黄,入口香、辣。孙建涛说,经检测,我们的生姜姜辣素以及钙镁锌铁钾等含量比普通的要高。
品质好了,销路更通畅了。产业园生产的有机姜产品远销北京、香港等地,销售终端每斤超过30元。
最近,产业园聘请的专家团队又研发出了有机鲜姜饮料,并申请了专利。未来,有机姜淀粉、生姜纤维面料、姜黄素、姜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将陆续上市。
“那时候,每亩赚的可不止1.5万元了。”孙建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