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浓浓红土情。皖西大地至今依然传颂着许许多多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精彩故事,就如同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激起浪花朵朵。
在皖西博物馆里,一件陈旧带着补丁的棉衣,安静地躺在展示柜里。你看它是那样的平静,难以想象它穿越了几十年的烽火硝烟,它也温暖了刘帅威武刚毅的身躯;它还记得战士们跟着刘帅学做棉衣时的嬉笑吗?它还记得战士们穿着棉衣冲锋陷阵的勇猛吗?
抹过历史的尘埃,我们再现那场军民精诚团结、克服一切困难,争取伟大胜利的战争场景。
在三纵挺进皖西的过程中,皖西人民在地方党组织的号召下,筹款、筹粮。在张家店战斗中,中共舒六县委组织民工支前,皖西支队第三大队和区游击队参加了激烈的战斗后,转移到舒城晓天休整,当地群众捐送大米、军鞋表示慰问。
此时,已是朔风四起的初冬季节。身着夏装来到大别山的刘邓大军,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及时解决冬衣,是关系到部队能否在大别山站住脚的严重问题。毛泽东主席及党中央十分关切和牵挂,来电说:“全军冬装有着落否?如无,即派十纵队护送。”当时的十纵队在晋冀鲁地区,冲破敌人的重重防线送棉衣到大别山,困难太多。刘邓首长考虑到中央的难处,回电称“全军棉衣已经解决”。免去党中央的焦虑,决定自立更生,解决问题。
“就地解决,自己动手缝制。”在刘邓首长的号召下,全军将土自缝棉衣。可是,往日里勇敢冲锋在枪林弹雨中的战士,习惯于操枪弄炮的双手,拈起针来却怎么也使不上劲,好不容易缝好一件,往身上一穿,前襟吊得老高,脖子后面又鼓出一个大兜,逗得大伙笑得前仰后合。
有几位战士衣服领口开不好,刘司令员看到此情此景,不急不忙地拿出搪瓷碗,在铺了一件棉衣的门板前蹲下来,示范着对大伙说:“先把位置看准,用搪瓷碗扣上,比着碗口画下来再剪。”大家一试,不大不小,一个领口就开好了。战士们无不敬佩地说:“我们司令员不但会带兵打仗,还会拿针线开领口做棉衣哩!”
刘伯承司令员亲自动手缝制棉衣,可是他身材魁伟,缝了一件穿身上一试,太瘦,同志们看着笑他,他却幽默地说:“瘦了紧身,暖和。”
在全军将士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军将土很快换上了冬装,去完成战略任务,为解放全中国前赴后继。
这件有历史记忆和革命故事的棉衣,解放后,就安静地躺在皖西博物馆,朴实无华地“陈述”着革命前辈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彰显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永远是战无不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