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中走出来的好书记——记金寨县斑竹园镇党委书记张贻胜
本报记者 曹辰
“一大早就下村了,有几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还需要安排好,让你们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8月9日早晨,在金寨县斑竹园镇镇政府,记者见到了刚刚下村回来的镇党委书记张贻胜。盛夏的骄阳还没有升起,张贻胜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14年。
1970年,张贻胜出生在金寨县果子园乡白纸棚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幼年的贫穷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心智,也早早地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种子。1994年,从六安师专毕业后,张贻胜先后历任县委组织部秘书、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白塔畈乡党委副书记、白塔畈乡纪委书记、张冲乡乡长、桃岭乡乡长、桃岭乡党委书记。2016年,他来到斑竹园镇担任镇党委书记。
在斑竹园镇长岭关村中药材服务中心,满地元胡种子堆积如山,喜获丰收,成包的竹荪已被烘干,即将打包出运。“这是张书记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该镇土生金家庭农场负责人罗先平原本是长岭关村支部书记,多年来一直有志于将本地优质生态环境利用起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但苦于没有门路,始终未能实现。罗先平告诉记者,2016年张贻胜刚刚上任就找到了他,在了解了他的想法后便鼓励他去江浙学习先进经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学成归来的罗先平在张贻胜的鼓励和支持下成立了土生金家庭农场,先后流转200多亩土地从事元胡、贝母、竹荪、黄精、苍术等经济作物种植,当年就取得丰收,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带动该村及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张贻胜将想法变成现实的第一个案例,也为他在推动全镇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树立了信心。近年来,在张贻胜的直接推动下,全镇新发展油茶4700亩,野生山核桃1200亩,元胡、贝母4000亩,建成中药材交易市场3处,养殖大别山黑毛猪2万头。全镇现有“三利集团”、“百盛机器”、“家康竹制品”11家企业,带动350人就地创业就业。
生活条件改善了,居住环境也不能落后。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张贻胜始终没有忘记刚一上任时,全镇下雨无路走,刮风满身灰的窘境。最近,斑竹园镇街道桂竹苑小区的朱德华心情非常好,眼看着新房将要建成,他一直在工地监督质量和进度。“原来的朱家老湾房屋破旧,卫生条件极差,住房安全也存在隐患,大部分住户都希望进行老区改造,但是某些人因为个人利益没有达到,项目一直实施不下,张书记来了之后,果断处置,顶住压力,现在项目快要完工了,我们大家都很感谢他。”
张贻胜上任至今,全镇新修乡村水泥路340公里,全镇101个居民组全部通了水泥路,并率先在全县开通镇村“一元”公交,制约全镇发展的瓶颈被彻底打破。全镇充分利用天堂寨风景区近的便利,大力发展旅馆业、农家乐等三产服务业,新建农家乐83家、电商65家、旅游驿站25家,同时带动特色种养业发展和销售。今年,全镇5个贫困村顺利出列,1273户4805人顺利实现脱贫。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事、实事,是张贻胜在斑竹园工作无数个日日夜夜,用双脚丈量出的实实在在的成绩。从白塔畈乡到张冲乡、从桃岭乡到斑竹园镇,14年来,张贻胜始终秉承着一个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这是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张贻胜告诉记者,在基层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只有心里真正装着群众,真正不忘初心,才能脚踏实地做好工作。“我是从农民中走出来的,现在也是在农村一线工作,只有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换取群众的真心。只有将“实”字体现在言和行上,群众才会真正理解和支持你。”张贻胜表示,虽然现在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但是他有信心通过努力,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