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5日5/8
 
有一种情怀叫退伍不褪色

  董成松:乡村发展领路人

  郭子胜 本报记者 程传军

五的11111.jpg

  航拍河口村。 张向阳 摄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舒城县城关镇河口村,乡亲们一提起该村党支部书记董成松时,大家无不为他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全村的领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董成松1994年至1997年在河北省邯郸市武警消防支队服役。2014年6月至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养成了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习惯,更是烙上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到城关镇河口村工作以后,他很快融入了这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中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报效祖国。

  他退役不褪色,担任支部书记以来,继续发扬在部队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村庄,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父老乡亲增收当作自己的追求,把为父老乡亲解难题办实事当成自己的第一要务,仅仅3年时间,把一个穷村、落后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标杆村”,用真情奉献谱写了一曲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嘹亮凯歌,用敢为人先的态度诠释了退役军人的优秀本色。

  打造战斗堡垒

  2014年6月,他担任支部书记时,村里负债30多万元,原村党总支书记因经济方面出了事被免了职,群众对村干部失去了信任,干群关系紧张,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满意度不高,经常出现信访现象。党员队伍老化,作用发挥不明显,威信不高,整个村子像一盘散沙。面对这些困难,这个在部队“熔炉”里锻炼过的黝黑汉子,决定先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抓好党员干部管理入手,凝聚起村里发展的向心力。

  “既然群众相信我,选我当书记,我一定要带领村两委干出个样子,让河口村大变样”,面对上任时的烂摊子,董成松暗下决心。

  俗话说,冷是风冷,穷为债穷。面对村里沉重的债务包袱,董成松一方面狠抓财务管理,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取消了村级招待费、租车费支出,完善了村务监督制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盘活本村资产资源,将村内的闲置厂房对外招租,将境内春秋塘水面对外承包发展水产养殖,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还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并利用自已的人脉关系,争取村内创业有成人士和商界伙伴的支持,着力化解村集体债务。三年下来,不仅还清了村里三十多万元的债务,还使村集体盈余十多万元。

  董成松注重抓好为民服务提升,充实了党群服务点,完善农村党员“网格化”制度,由村“两委”干部和有能力、威信高的党员担任网格长,划定责任服务区,就近联系帮扶周围农户;围绕解决完善基础设施等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建立了村“两委”主导、党员带头、村民共同参与的村级自我服务机制。他还注重年轻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几年来新发展了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热心服务群众的3名青年进入村两委,为村级班子储备了人才、打造了梯队。

  拓建党群阵地

  村级活动场所这个阵地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关乎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和在群众心目中的印象。

  原来,该村部地处马河口社区和马河口农贸市场附近,不仅条件简陋,功能不全,又有噪音,直接影响群众到村办事和开展娱乐活动,平时社区居民想跳广场舞要到2华里外的幸福村文化广场。面对此种情况,董成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6年底,他在筹建河口村党群活动中心及文化广场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采取三个一点:上面争取一点,对外求援一点,村级集体拿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在筹建过程中,他带领村级一班人上下奔波,不辞劳苦,特别是到上海、杭州等地在外创业有成之士求得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支持,肚子跑饿了,就买盒饭来充饥,跑晚了,就在价格最低简陋的旅社里休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资金全部筹备到位,其中他个人多方争取项目支援资金近100万元。

  董成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老村部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位于集贸市场内,内部结构不合理,群众进出办事不方便。现在我们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组织生活正常了,娱乐活动丰富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上来了,村支部说话也更有底气了。”

  发展集体经济

  2014年,以董成松为班长的新一届干部队伍,通过调查摸底、自我剖析、清产核资等措施,认为河口村虽然基础薄弱、发展落后,但“病根子”在于发展视野过于狭窄、潜力挖掘不够、没有因地制宜和遵循市场规律。通过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三年下来,不仅还清了村里三十多万元的债务,还使村集体盈余十多万元。截至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13.8万元,党群、干群关系大幅改善。

  董成松带领村班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利用春秋塘150亩水面资源,通过市场公开竞标后,承租给农户用于渔业养殖,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年5.8万元。二是经村党支部研究、村两委商议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将老村址占地约3600平方米废旧厂房,升级改造为二层钢构大棚,并对外租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为抓手,拟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左右。三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科学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利用春秋塘下游已有近800亩平整后的“十位一体”基本农田土地,引进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零星分散的农户承包转化为集中承包,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科学种植、持续利用,村民以土地入股并享受分红,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左右。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中央“三农”政策,振兴乡村为契机,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促进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退伍不退志,董成松就是这样一个情系群众、情系集体的模范退伍军人和农民奔康致富的带头人。

  陈孝军:永做一名冲锋的战士

  黄海波 本报记者 程传军

五的44444.jpg

  研究工作。 黄海波 摄

五的22222.jpg

  黄海波 摄

  他曾是一名侦察兵,浴血奋战在卫国的疆场,战斗中,他“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作战勇猛,荣立战功,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军人陈孝军2008年转业到地方后,先后在霍邱县人民防空办公、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纪委监委等多个岗位任职,哪里需要哪里去,党叫干啥就干啥,两次被选派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

  抗洪抢险 让我先上

  从野战部队进入县人武部后,陈孝军又面临着新的考验。有人提醒他说“你在野战部队苦也吃了,累也受了,仗也打了,功也立了,就在这过几天舒服日子吧。”也有人劝他说“武装部庙小和尚多,干好干坏,也难提个一官半职。”但陈孝军认为,干党的工作不是为了当官捞荣誉来的,越是提不起来越要把工作干得更好。

  陈孝军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切从头学起,反复学习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基层武装工作业务,虚心向“老武装”请教,很快由一个“门外汉”变为“武装通”。由他一手教练的县“民兵应急分队”连续8年在省市组织的比武中荣获第一名。

  作为一名武装干部,陈孝军积极参加地方的中心工作,经常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进行水上救援演练,多次成建制率领民兵应急分队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次次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工作任务。

  2003年,陈孝军率领民兵应急分队参加淠河隐贤堤抗洪抢险。在救灾中,他奋勇当先,常常是一身汗、一身泥,但他从不叫苦叫累,以自身的表率,引领感召着每一个队员。在彭塔乡顺河村被洪水围困的紧急关头,他一个人驾驶一艘冲锋舟,冒雨奋战一天一夜,营救被洪水围困群众80多人,当把最后一船被困群众送到安全地带后,一天一夜没吃没喝的他,竟然趴在船舷上睡着了。

  在2003年抗洪抢险总结表彰会上,陈孝军被六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人防战线 再立新功

  俗话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在从人武部转业安置到县人防办担任专职副主任时,陈孝军很快完成了从军旅到地方的角色转变,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民防空建设之中。

  尽管人防工作和人武工作的一些工作业务同属国防动员范畴,但他还是从一点一滴学起,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人防工程建设、防空疏散、警报试鸣、训练演练、通信指挥等工作业务都能够得心应手,熟练指挥作业,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好评。

  “当兵报国的时候,咱需要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时,一样能放下枪杆子再拿起笔杆子。”陈孝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人防办工作期间,陈孝军重点分管《人防法》的宣传教育和单位新闻信息工作,他亲历亲为,带头写稿,共撰写各类稿件1200多篇,被各类媒体采用1100多篇,宣传教育工作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陈孝军所分管的工作连续6年被省人防办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连续6次被评为全省人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受到上级通报表彰。

  脱贫攻坚 敢打头阵

  对于陈孝军而言,脱贫攻坚则是他的“常念经”。他先后到临淮岗乡莫店村和扈胡镇月亮岗选派驻村扶贫至今,算是一个“老扶贫”了。

  2017年5月,在“扶真贫,真扶贫”脱贫攻坚的进军号中,陈孝军第二次义无反顾踏上了派驻帮扶的新征程,被选派到霍邱县扈胡镇月亮岗村担任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来到农村这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被列为重点贫困村的月亮岗,是扶贫攻坚战中的一块“硬骨头”,191户贫困群体的真实存在,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俗话说“眼是孬种,手是好汉”,来了就是干扶贫的。他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调查走访贫困户,为了及时补上对贫困户基本情况、各类信息不熟悉、不掌握这一“课”,在“四项清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个《贫困户基本信息采集清单》,将贫困户的信息要素由原来的16项,细化分解为32项,为自己全面、快速掌握第一手资料,提供详实的信息和数据支撑。多少个日日夜夜,陈孝军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月亮岗的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随着“接地气”步伐的加快,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在与贫困户面对面促膝谈心、嘘寒问暖中渐渐缩短。他风里雨里,不分白天黑夜,常常是一身水一腿泥,但也全然不顾。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一组组信息数据不断“上传”到脑海之时,他对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也逐渐明晰起来。

  为把支部的发展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陈孝军和村支两委、扶贫工作队成员分别找4个农业合作社和一个育秧工厂牵头人座谈,让先富带动后富在精准脱贫中发挥作用,就近就地解决贫困户长年用工15人,季节性用工55人,年收入总计在1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村里开发一个830亩的龙虾养殖基地,建成一个60千瓦的集体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量。

  “月亮岗上月亮圆,月亮岗里好种田,巧手耕作有粮棉,不愁吃穿和油盐。”聆听着这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民谣,陈孝军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常说,只有凝心聚力,一心为民,才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诠释、最有力的践行,才能在精准扶贫的伟业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王琼峰:披荆斩棘为人先

  本报记者 程传军

五的3333.JPG

  六安索伊电器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袁洁 摄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多年来,他凭着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军人精神,在商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凭着宽广胸怀、永不言败的军人作风,诚信办企,情系国防;凭着爱党、爱祖国的军人品格,勇于担当,回报社会。他是六安市人大代表、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和上海索伊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琼峰。

  乐于奉献社会

  王琼峰1981年参军入伍,1984年复员返乡被分配在六安市百货公司工作。军人出身的他,性格豪爽,真诚豁达。也许是传统禁锢体制的催化,也许是“将军之乡”军人的果敢,1992年,王琼峰从战友那借来3.6万元钱,在六安市开了一家仅40平方米的家电批发门店,从此他走上了创业的人生之路。

  王琼峰凭着良好的信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很快赢得了广大供货商的理解和支持,供货商深信王琼峰的人品,并愿意以先铺货、销售后再付款的合作方式来助其一臂之力。创业第一年,王琼峰的门店年销售额就高达几千万元,第三年他的销售额在全六安市排名跃居第一位。1995年他进驻省城合肥,1997年他的销售额突破8亿元,稳坐全省家电经营头把交椅。1999年王琼峰再次挑战自我,由商贸领域进入家电制造业打拼,在上海松江投入5000万元,播下了今天“索伊”品牌立业的种子。

  二十年过去了,上海索伊电器成为上海市名牌产品,也是松江区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回报家乡创业,乐于奉献社会”是王琼峰成就事业的目标和追求。作为六安人,一名曾经的共和国战士,始终对家乡充满着无限的深情和眷恋,时刻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红土地。他积极响应市政府发出的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的号召,回家乡建功立业。2005年,成立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填补了六安市无家电制造的空白。索伊电器作为六安龙头企业,向社会提供了3000多个待业人员及退役军人的就业岗位,并带动六安周边40多家为索伊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配套产业链,间接解决15000人的就业。

  情系国防建设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王琼峰对部队、对军人情有独钟。新工人入厂第一课是军训。早点名、晨会喊口号,周点评、令行禁止是企业管理的特色。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他始终秉承军队和军人的作风,企业自创办至今行政管理实行准军事化,将企业打造成准军事化单位作为自己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

  虽然离开军营三十多个年头了,但他却怎么也抹不去心底深处的“军人情结”,依然关心支持部队建设,保持军人的素质和作风。每年征兵季节,公司都动员鼓励适龄员工报名应征接受祖国挑选。对从公司应征入伍的员工,转业退伍后愿回厂的优先录用,服役期计算工龄。2011年4月,在家电下乡城市巡展六安站,作为东道主的索伊公司,向数十名退役的老战士赠送索伊冰箱、空调等,体现了索伊人对国防亊业、对部队建设无私奉献,对复退伍军人的关爱之情。每年的八一前夕,王琼峰都要组织同一连队的退伍老兵们举办联谊会,共叙从军之情,共话强军之梦。

  开展军民共建

  公司发展了,不仅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而且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逐年增长。想到公司找一份工作的人不少,公司在用人制度上自有他的严格规定,凡是政治合格的退伍军人,优先录用,有立功的选入公司领导队伍。几年来公司先后接收复员、退伍、转业军人200多人,占员工总数12%,成为金安区接收安置复退军人比例较高的单位之一。这些同志经过部队多年培养教育,有着很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纪律作风,进入企业后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多年来,公司与驻地部队共同开展了各项趣味竞赛、文艺会演等文体娱乐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他还经常邀请当地驻军来公司座谈,吸收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每逢“八一”建军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与驻军举行联欢。公司每年都拿出一定的慰问金、慰问品给驻地部队官兵,还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检修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感谢军队对企业的支持并表示节日祝福和问候。

 选择年月
<2019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有一种情怀叫退伍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