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腾笼换鸟”过程中,该区创新推出了针对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的招商优惠政策,对完成招商协议约定投资额后又利用现有存量厂房,通过“零增地”方式投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增工业项目,在投产后纳入规上企业后给予新购置生产设备额1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以政策优惠吸引新投资主体与闲置资源积极“嫁接”。同时,着眼于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推出贴心跟踪帮办服务,全程协助解决产权过户、烂尾工程续建、验收和交易合法性审查等问题,在促成“多方共赢”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各方积极性。
去年底澳得利纺织有限公司土地被区里依法收回,80亩闲置土地很快由名家汇科技产业园接手,4月21日即正式启动二期项目建设。这一地块的“腾笼换鸟”,园区、老企业、新企业均是受益者:一方面,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无力建设的投资商“脱了身”;另一方面,缩短了新客商的投资周期,提高了投资效率。预计项目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将不少于5亿元,年纳税不低于3000万元。这样的“多赢”例子还有很多,据区招商局统计,仅2018年以来,新签订的3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有14个项目是利用闲置土地和“僵尸企业”的厂房,共盘活利用闲置土地约345亩,激活闲置厂房约2万平方米。
坚持源头防控,强化过程监管,多措并举确保不欠“新账”
在逐一清算历史旧账,向长期闲置的资源要效益,为新项目腾出发展空间的同时,该区把工作谋划在前头,把措施防范在源头,在招商引资、项目选址供地等前置环节提前把好“准入关”,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土地的闲置现象,提高全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不欠“新账”。
摒除“捡到篮子都是菜”的落后理念,在招商引资中,对投资人资金实力、项目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严格审查,确保落地项目存活并能持续产生效益;在新项目选址上,注重引导同业态、同类型产业项目往相应的范围入驻,努力实现业态契合,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在新项目供地上,以“宁省一亩是一亩”的“小家子”思维,将固定资产投资清单、建设用地前期规划方案、共同约定的亩均税收产出作为拿地的基本要件,指导投资商按照相应的投资规模,取得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避免浪费的合理用地。
在此基础上,该区进一步强化项目用地的批后监管。在招商项目协议签订供地后,对建设项目的开工、竣工等开发利用情况实行全程监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围绕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从服务发力,主动问需,化解难题。对因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原因导致不能如期开工的,实行全程帮办,打通了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该区近年来还进一步完善园区惠企政策平台,对园区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创新驱动、直接融资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并依托“三重两上”项目调度平台,加大企业精准帮扶力度,持续优化区内营商环境,为园区各类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强保障,在源头上帮助企业远离“僵尸化”。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园区“老树开新花”的案例不胜枚举:停产多年的双龙机床增加投资恢复了生产,总投资3亿元的中威达工业机器人项目嫁接盘活了闲置9年的力克机械70亩用地,引入的广州冠盛集团重新改造升级了停产4年多的蓝翔浮法玻璃生产线、引入庆凯箱包生产盘活了停滞3年多的原浩岚五金项目……
一片片沉寂多年的土地和一间间闲置荒废的厂房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每年让区里的税收“钱袋子”增加近2亿元,与此同时,突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卸掉了沉重的“包袱”,园区也实现了“轻装上阵”,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5%,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9.7%;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4亿元,同比增长10%,超出年度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8219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