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英伍徐照亮
“以前一到夏天臭烘烘的,到处都是蚊子苍蝇。改厕之后,水一冲,既干净又卫生,和城里人生活一样。”近日,金寨县白塔畈镇九树村的姚国青指着家里的冲水式马桶赞不绝口。
白塔畈镇位于金寨县东北部,素有“金寨粮仓”“油茶之乡”美誉。由于传统生活习惯,家家户户都建有露天旱厕,蚊蝇寄生、厕所环境差,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影响农民的幸福指数。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卫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改厕问题自然而然地摆上了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用心用情解决这些小事,才能让农民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白塔畈镇党委书记李杰说,全镇12个村共摸排出旱厕3627户4412个蹲位。最难的是传统如厕习惯短期难以改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这个群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再难也要干。白塔畈镇将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列入议事日程,确定“改厕全域覆盖、资金全力投入、整治全速推进”工作思路,出台改厕行动方案,成立由镇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组,形成班子成员带头抓、职能部门配合抓、包村镇干直接抓、党员群众自觉抓的生动局面,整村有序推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辆、发送宣传短信等形式,做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营造上下联动、全员发动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改厕行动,形成强大攻坚合力。
到底改了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镇村工作专班进村入户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采取每个村选取一个群众改厕愿望强烈、呼声较高的居民点,投入20余万元先行开展改厕示范,组织群众现场观摩,让群众看到改与不改就是不一样。同时,在各村村干部、村民组长、老党员、退役军人等家庭先行示范,以点带面。
“一开始我也有想法,以前祖祖辈辈都这样,现在把厕所建屋里,不习惯。看到他们家建好了,家里干干净净,我们年纪大了,夜里起来方便,也不用黑灯瞎火跑那么远上厕所了,真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项冲村80多岁的王启开腿脚不便,厕所离家有几十米远,上厕所成了他最头疼的事。听说改厕后,专门跑到示范户家一看究竟。“我是举双手赞成!真是没有想到现在政府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
在项冲村小河组,王启开第一个带头拆除了自家的旱厕,逢人便宣传改厕的好处。在他的带动下,项冲村改厕行动十分顺利。原本强烈反对的老年人反而最积极支持。让李杰最“头疼”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由于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改厕并不是农村家庭支出的优先考虑项,也是群众不积极主动改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测算,室内改厕一户一般需要花费约1800元。
“以前买点砖和水泥,自己出工只要花几百元,就能建一个厕所。现在要拆了重建,得花不少钱。”楼冲村村民田家红的意见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村民的真实想法。
“绝不让群众多花钱,更不能花冤枉钱。政府把这个担子担起来,拿出资金进行补助。”在镇党委会上,李杰一锤定音。为提升群众改厕积极性,镇整合资金2300余万元,专项用于改厕行动。
在楼冲村村民李从安家,由于房屋面积较小,确实无法室内进行改造,就将冲水式厕所建在紧靠房屋的侧面,还同步建好了洗澡间。
据介绍,全镇类似情况大约有700多户。为解决这部分群众改厕难题,镇专门出台政策,对不适宜在室内进行改造的,允许每户按照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高度不超过2.1米的标准在房屋边建设冲水式厕所。
“你看,现在方便了,既改造了厕所,又建好了洗澡间,一举两得。孩子们打工回来就有专门的卫生间和洗澡间了。”李从安指着刚建好的厕所,十分高兴地说。
“群众积极支持,党委、政府就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李杰坚定地说道。
全镇12个村3000多个旱厕,情况千差万别,如何让村民户户满意,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难度不小。
要让群众满意,改厕质量最关键。在化粪池供货选择上,对采购的一体式三格化粪池严格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桶壁厚度不少于5毫米。因户制订改厕方案,做到“一户一策”,不搞一刀切,逐户有序推进。在施工质量上,每个村组织4-5支专业施工队,由镇多次进行集中培训,让“土瓦工”变成“土专家”,科学掌握施工、安装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同时,镇项目办、督查办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验收时,以村为单位,镇城管执法中队、美丽办、村委会、农户4家联合进行验收,合格后兑现奖补资金。同时,将改厕纳入“六净一规范”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定期评选示范户,引导农户自觉搞好卫生。
据了解,截至7月中旬,该镇已累计投入整治资金1500万元,完成改厕3500余户,拆除旱厕蹲位4300余个,基本完成12个村改厕任务,在全县第一个实现全镇覆盖,真正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让生活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