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山 本报记者 程传军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沙河乡梓树村,面积19平方公里,1500人,是县级贫困村。这里有一个一人医疗室,村医叫周其润,今年52岁,土生土长梓树人。1987年当他中学毕业时,看到村里老村医去世多年,一直没有医生,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毅然选择报考了六安卫生学校(现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于1989年毕业,回村当了一名村医,零距离为乡亲们看病抓药,立志扎根农村一辈子,为乡亲们服务一辈子。
乡亲们把他当亲人
医生是崇高的职业,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大别山深处,村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刚当村医时,村里没有医疗室和医疗设备,周其润就把家里收拾一下作为临时医疗室,自费购置了必备的医疗器械,为找上门来的村民诊治,更多的时间是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上门为村民看病、打针、熬药,经常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
日子久了,乡亲们都把周医生当亲人,大病小痛的都离不开他,周医生满腔热情地为村民服务,非常注重把在卫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每治好一例病人,都做好记录,建立病人档案,时间长了,对全村男女老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也积累了丰富的常见病治疗经验,基本上能做到小毛病不出村,大病急病能判断准确不误诊,及时给出合理建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民余正和得了肠梗阻,反复发作,疼得在床上直打滚,时值春节,为了治好他的病,周其润为其观察治疗一周后,确诊为肠梗阻,必须要住院治疗,病人又没有钱去住院,结果周其润垫钱给他送去住院,余正和痊愈出院后专门找周医生道谢,周其润说:“这点小事不算什么,应该做的。”简单平淡的两句话,感人肺腑。
无私拯救了患者
2014年5月,村里有位彭姓老人在晚上6点多钟突然晕倒,病情严重,家人找到周其润。周其润马不停蹄地赶过去,经过观察分析,判断是脑出血而不是脑梗,安排卧床休息,依脑出血的方法治疗,使用止血药物,等休息两天病情稍微稳定后再用车辆送往大医院治疗。按周医生安排,第三天才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半月后痊愈出院,未留后遗症。
市二院专家事后告诉病人说,幸亏村医在第一时间判断准确,要是搞反了按脑梗治人就不行了,即使判断准确,脑出血如果不卧床休息,当时用车送医途中一颠簸也会加重病情的,结果也就难说了。
该村有一位老基层干部王德佩,于2018年秋天突发脑梗,导致小便排不出腹涨难忍,老人还不愿插导尿管,经周医生上门以子相称耐心说服,才插管排尿,当天夜里周医生去检查三次方才放心回家休息。对于周医生的医术和为人大家有口皆碑,临近的香铺、关庙、河坪村的群众也有不少慕名来找周医生看病的。“对于求诊者,他都能做到细心耐心、热情周道、按标准收费,对贫困户还给予优惠照顾,甚至免费送医送药上门,深受群众称赞。”当地一位彭姓村民说。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