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萍萍
农历三月二十八,家乡小镇庙会,甚是热闹。
赶庙会是我儿时的记忆,如今二十几年未曾赶过。自上高中起就算离家了,因此每年这时节都未曾在家呆过。
记得小时候盼庙会,就如盼过年一般。
喜欢放学后混进人山人海里,看各种商品,买各种小吃。所有本地和外地的生意人都聚集在小镇这条街上,四邻八乡的人们全都涌了出来,上至学堂小河湾子,下至下店老街,全部人山人海,整个小镇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感觉就像历史中描写的开元盛世般热闹!
小镇上的人们在前后一周的庙会里活跃起来,放下手中的活计,女人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有说有笑,买买衣服和家用。孩子们放学之余冲到街上,看动物表演,听大鼓书,买各种好吃的零食,零用钱压岁钱也大多派上了用场。
小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莫过于千年古刹——双河大庙,始建于隨代,重建于唐朝,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庙会时期,吸引各地善男信女前来朝拜,几千年香火绵延不绝,去往大庙的三十六级石阶,不知道记录了多少辛酸的故事……
据说庙里的菩萨很灵验,据我母亲说我高考那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到庙里菩萨送给她一只笔……不知道是我母亲真做了这样一个梦,还是她给我的心理暗示,已无从考证,庙会年年有,而今物是,人非!
庙会活跃了小镇经济,勤劳的小镇人们利用为期一周的庙会,做起了小吃,贩卖起香烛,抓住一切商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生活着!
如今读书的人离开了小镇,务工的人也离开了小镇,小镇显得有些冷清,只有过年过节,小镇就又再次热闹起来!
总有那么多记忆是关于小镇的,总有那么多故事是关于小镇的。
老了,我们一起回小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