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田里的笑声

  郭昌美 本报记者 黄雪彦

  位于风景优美的万佛湖畔的舒城县五显镇余畈村,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广阔连片的稻田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要求,将稻虾连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的主要途径。通过政府资金扶持,加速土地流转,积极培育规模化稻虾养殖,助推小龙虾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大产业。

  7月的余畈村,雨量充沛、水草丰美,正是小龙虾抢鲜上市的好时节。满脸挂着乐呵呵笑容的该村贫困户余胜稳,随手从虾笼中拿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龙虾,眉开眼笑地向我们展示他半年来的劳动果实。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2014年便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今年流转了村里50亩水域面积用于发展稻虾共养。

  “也是看我堂弟去年养这个挣了钱,今年我也学着干了。半年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都给我帮了不少忙。从开挖虾塘、引进虾苗到加固堤坝、疾病防治,只要有不懂的,他们都随叫随到。”

  余胜稳口中的堂弟,同样是该村的贫困户余胜运。为了更好照顾罹患宫颈癌的妻子和在小学读书的儿子,从去年就开始稻虾养殖的他,成功带动了村里其他贫困户开始稻虾规模化养殖。

  据村两委介绍,六七月份正是小龙虾上市的高峰期。余畈村稻虾连作小龙虾“个头大”、“肉质鲜美”、“口感好”,平均每斤价格高于市场价2-3元,可以卖到20元钱一斤。从现在起一直到十月份小龙虾都能一直有出售。

  “一份稻田,两份收入”。谈及“稻虾连作”新模式,余畈村书记毛艳霞如数家珍。“稻田里的害虫、微生物为小龙虾的生长发育提供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料。水稻收割后,稻茬又可还田,提升稻田肥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收获高品质的小龙虾,还能收获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米。”

  据悉,在50亩的水域面积投放的虾苗,到六七月份单小龙虾一项纯收入就可获利一万元。每年两季龙虾养殖,就是两万元。近年来,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截至目前,余畈村的稻虾共养面积已达150亩。该新兴种养模式已成功带动该村6户23人顺利脱贫,共流转贫困户土地10户29人。

 

 选择年月
<2019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稻虾田里的笑声⊙分路口镇:强化民生资金监管​⊙图片新闻⊙黄桃满枝助脱贫⊙干汊河镇:工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小暑时节,绿树浓荫⊙小满⊙小镇庙会⊙为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