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尚流
在普通人眼里,救助管理站是一个陌生的机构,然而,在那些无法解决食宿又无亲无友投靠的流浪乞讨者心中,那里却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哪怕只作短暂停留,救助站也给了他们家一样的温暖和关怀。
身处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角落,流浪乞讨人员的内心时常是黯淡的。他们一时陷入困境,有很多无奈,这时候,社会救助就格外重要。近年来,市救助站用爱心和耐心,也用制度和物质保障,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打开了一扇温暖的窗。
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筑牢救助管理底线。六安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情系百姓大爱民政”服务理念,按照“主动巡查救助、部门协同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经过多年完善,从日常巡街到基本生活、医疗保障,再到确认身份、联系家人等,一套精准服务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高效运行机制已经形成。
爱心、热情、奉献,驱散了受困者心头的阴霾。“温暖如家”是救助工作中,让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关爱最直接的体验。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该站会为他们筹备节日礼品;日常生活中,站内有护理人员为他们提供日常照料护理服务;失能或半失能人员,还采用一对一的照料服务为他们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救助工作认真负责,日常关怀嘘寒问暖,救助站里类似温暖的故事不胜枚举。
救助的本质不仅仅是让受助者获得生存机会,而更在于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到城市中寻找生存机会。在这个庞大群体中,因为各种原因沦落街头成为流浪乞讨的人员数量也逐年增长,并日益构成流浪乞讨人员的主体。一些流浪乞讨人员,虽然与社会严重脱节,看起来像是“废人”,实际上通过简单的心理疏导和劳动技能培训,完全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安稳的生活。
所以,有关部门除了在物质上让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救助外,还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并尽可能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流浪乞讨人员寻找一个合适的就业机会,使其变“他救”为“自救”,像正常人一样凭借自己的劳动生存。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真正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德唯善政,政在养民,一个社会文明与否,不在于物质财富有多么丰富,而在于民生疾苦是否得到庇护。社会救助古已有之,在近现代更是日显重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六安这座城市就会越来越让人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