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驿站大爱家园

  本报记者 程传军 文/图

五版QQ图片20190705135008.jpg

五版QQ图片20190705135017.jpg

五版QQ图片20190705135028.jpg

  近年来,六安市救助管理站按照“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目标,按照织密网、兜底线的要求,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全面履行职责,实现了救助工作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雨雪里的一间暖屋,饥饿时的一碗热饭,冷风中的一床棉被,窘迫时的一张归家车票……流浪乞讨人员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获得市救助管理站的一份关心、一份救助、一份帮助。

  城市驿站 流浪者的第二个“家”

  近年来,六安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情系百姓大爱民政”服务理念,按照“主动巡查救助、部门协同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安置返乡一例,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规范工作流程,实现痕迹化管理。近年来,该站本着“立规范、抓提升、树形象”的发展思路,全面规范站内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日常救助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及节假日值班接待制度,依托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救助寻亲网实现流浪乞讨人员逢救必录,做到信息真实、资料完整,通过制定救助工作日常流程规范,在救助管理工作中全面强化救助工作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管,实现痕迹化管理。

  突出工作重点,做好专项救助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省、市文件精神,深入广泛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将此作为年度救助工作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专项救助方案。特别注重做好极端天气、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救助工作,加大巡查救助工作力度和密度,组建工作巡查组,坚持每天巡查,发现一例救助一例,这是针对重点节假日、恶劣天气而言。在平时常规工作中,每月开展夜巡4次。同时,按照季节性,在救助车上备有棉衣棉被、矿泉水、方便食品及降温防暑药品,保障救助工作顺利开展,避免救助人员忍冻挨饿、受热中暑。

  切实保障 用爱让城市更温暖

  服务精细化。为保障滞留受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人格尊严,体现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该站从文化娱乐、日常餐饮、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开展管养照料工作。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专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工作,每天为托养人员提供荤素搭配的可口饭菜,提供干净的换洗衣服和被褥,从而保障托养人员得到正常的生活照料,全面实现精细化的照料服务。

  服务亲情化。“温暖如家”是救助工作中,让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关爱最直接的体验。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该站会为他们筹备节日礼品;日常生活中,站内有护理人员为他们提供日常照料护理服务;失能或半失能人员,还采用一对一的照料服务为他们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

  服务标准化。为更好地为滞留的人员提供服务,该站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站内托养工作按照程序化、标准化为模式开展服务。首先制定服务流程,按照每日作息时间安排由护理人员对托养人员开展服务;其次是落实标准监督,通过对流程服务、服务记录的检查等,促进服务标准的落实。

  通过一系列的精细化服务开展,截至目前,六安市救助管理站无一例托养人员安全事故发生。

  甄别寻亲 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甄别寻亲,使救助对象回归家庭是救助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庞大的用户优势和精准的地域推送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寻亲的成功率和精准性。“互联网+寻亲”凸显了突破地域限制,实时更新,互联互通的优势。该站在传统寻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强化“互联网+”寻亲,通过户政信息、人像比对、头条推送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精神残疾、智力残疾以及老、幼、聋哑等无法准确提供自己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积极开展甄别寻亲工作,提高甄别寻亲的工作效率,帮助滞留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近年来,站内滞留受助人员105人(其中:长期滞留98人、临时滞留7人),通过人脸比对、问询查找等甄别方式,长期滞留人数下降至55人,2018年全年实现年度救助工作零滞留。

  在市救助管理站,这样暖人的救助故事俯拾皆是。无论通过怎样的渠道,只要遇到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者都会责无旁贷地担起责任和使命。如果要返送还乡,不管路途是否遥远,护送工作是否艰难,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离家二十载,今朝把家还。2019年5月22日下午,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镇连二塘村,一个原本宁静的小山村因为一个人的到来顿时沸腾起来。

  事情还得回到2019年5月1日下午三点,当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在六安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大厅里却紧张而又忙碌。原来,当天下午我市金安区先生店乡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一名流浪男子摔倒在路边”,民警接警后迅速出警。据先生店乡派出所民警王原介绍,“当时该男子头部受伤,正在流血。与其交流时,对方神志不清,说话含糊。我们联系了乡卫生院,对其头部进行简单的包扎后,驱车将该男子送到市救助管理站。”

  市救助管理站接收该名男子后,鉴于其头部伤情,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第二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放弃原本休息的时间,前往市二院。一方面查看该男子的伤情,另一方面对该男子的身份进行甄别,以便于下一步的救助。在与该男子沟通过程中,他隐约提到自己姓李,来自“si gu dun”,还提到“莲塘、斗畈”等地名。

  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立即回到站内,搜索发音相近的地方,并打电话到当地民政部门一一核实,却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就在对该名男子身份的甄别工作陷入僵局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工作人员发现,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镇,在2007年前就叫“四顾墩乡”,并且该乡下辖有连二塘、杜畈等村,跟该男子口中提到的“si gu dun、莲塘、斗畈”发音相近,而且离六安也很近。在获得这一重要线索后,工作人员将有关该男子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发给商城县救助管理站,请求对方予以核查。

  5月16日,商城县救助站传来消息,经过比对、核查,已基本确定该男子就是20余年前走失于金刚台镇连二塘村的李某某。获知这一消息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异常兴奋,半个月的甄别排查工作终于有了结果。5月22日,六安市救助管理站与商城县救助站协商好相关事宜后,一行四人驱车一百多公里,将在外流浪20余年的李某某送回了家乡。早早等候在村头的陶大妈老两口,在见到儿子的一刹那,终于抑制不住心中多年来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放声大哭。

  原来,李某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1994年在找父亲的路上迷路走失,当时也找过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找到。“没想到20多年后,还能再见到他,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下一步,我们首先会把李某某的户口给恢复了,再按政策办理相关保障。”临走前,连二塘村的杨书记拉住六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

  落实托底 多元举措提升救助实效

  严格落实站外托养点巡查制度。2018年以前,由于无法查明身份,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较多,站内管养能力有限,在站外设置一处托养点对长期滞留人员进行安置。为做好托养安置工作,该站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托养点巡查制度,并严格落实。严格落实上级“安置人员超过30人要有工作人员驻点”的要求,坚持每周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轮流前往托养点驻点。同时市民政局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对托养机构每月巡查一次,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每月巡查两次,主要查看人员生活、身体情况,护理人员记录的生活日志,以及托养点安全设施情况,填写巡查记录表,对托养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并限期整改,在下一次巡查时查看整改情况。同时重点做好托养机构的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严格落实站内管养要求。为严格落实民政部“站内照料是常态、站外安置是例外”的工作要求,2019年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了站外托养人员接回工作,取消站外托养安置。按政策规定多渠道开展站内照料服务,提高站内服务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增加弥补站内管养人手不足问题;根据托养人员身体健康情况实施分类管养工作,在市救助管理站设立市精神病福利中心,通过“资产购置、服务购买”的方式,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购置资产,开展站内医养结合的托养。目前按照合同协议,托养42人。截至今年4月30日,该站已全面实现无法查明身份滞留流浪乞讨人员站内管养,站外无一人托养。

  严格落实社会保障要求。根据《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文件“滞留人员安置满2年以上的民政部门要协调公安机关落实其户口,并协助其办理社会保险,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对其中的成年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要求,该站已为所有长期安置人员办理了本地户口,并购买了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将其纳入医疗保障范畴。

  城市的马路边、涵洞里、天桥下,总能见到流浪者的身影。无助的眼神,木然的表情,难以掩盖他们对回家的渴望。市救助管理站犹如远航中的灯塔,黑暗中给予光明,寒夜中给予温暖。如今,一个个流浪者得到市救助站的关心帮助,顺利地踏上回家的路。市救助管理站为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后盾。


 选择年月
<2019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温馨驿站大爱家园⊙救助管理站是干什么的⊙彰显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