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尽头,她留下一份厚爱

  陶海燕 本报记者 李珊珊

  “快给红十字会打电话,让他们来办理遗体捐献的事儿,别耽误了!”这是七旬老人徐惠芳弥留之际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话。徐惠芳以捐献遗体的方式奉献社会,用最后的能量温暖了这个世界。

  6月26日晚,舒城县万佛湖镇范家店村老人徐惠芳因心脏病骤然离世,享年77岁。徐惠芳老人的子女根据老人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了安徽医科大学,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

  徐惠芳为何会有捐献遗体的想法?这源于她60多年来对医学的热爱。

  1957年,年仅14岁的徐惠芳在舒城县张母桥镇卫生院从事护理工作,一干就是41年。“当年卫生院条件艰苦,只有两名护士,徐惠芳同志身兼多职,无论白天黑夜,对患者是有求必应,周边的病人来了都找她。”与徐惠芳共事40多年的戴亚明告诉记者,“她签订遗体捐献协议的事情从来没有说过,我们在震惊的同时也深表钦佩。”

  从业41载,徐惠芳老人敬业爱岗,任劳任怨。1989年,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护理工作30年”荣誉证书。1998年,退休后的徐惠芳依然关心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是同事也是邻居,和徐惠芳认识50多年,她始终和蔼亲切,从没和别人红过脸,谁家有点感冒发烧的都找她。”对于这位老同事、老邻居,72岁的吴万祥如是说。

  捐献遗体不是徐惠芳的一时冲动,“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说过,如果以后岁数大了、没意识了,眼角膜还是可以用于救助他人的。”徐惠芳的大儿子毛先生告诉记者,后来,老人还提到自己肾脏结构特殊,是双侧重复肾盂、重复输尿管,具有一定的医学研究价值。“起初我还有些想不通,毕竟老话说入土为安。可最终母亲还是说服了我,现在想想,母亲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回忆起母亲在世时的种种,毛先生的眼睛红了。

  2018年3月,在舒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徐惠芳老人与安徽医科大学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老人离世后,遵循生前的约定,她的遗体被送往安徽医科大学,被用于医学实践教学和研究,给更多的病人带来希望。据悉,这也是我市卫健系统首例遗体捐献。

  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大爱,挽救了无数器官衰竭者的生命、促进了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在他们的感召下,我市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我市登记的捐献志愿者队伍已达到1306人,累计实现捐献24例。

 

 选择年月
<2019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守初心担使命 推进从严治党——市委推进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叶集:东部新城展新姿⊙金安在全省率先试点水权确权登记改革​⊙生命尽头,她留下一份厚爱⊙孙云飞在调研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时强调突出问题导向 抓深抓细抓实⊙我市11家机构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专项检查​ ⊙上半年全市实现境内到位资金329.7亿元​⊙我市开通城市旅游欢迎短信业务⊙市首批55名市场监督管理社会监督员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