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担使命 推进从严治党——市委推进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朱文静 本报记者 张世巧
自2015年6月至今,市县两级党委共完成对2121个党组织的巡察,发现问题11617个,移交问题线索2001条,已立案审查72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67人,移送司法机关33人……
一连串的数字,晒出了市委全面开展巡察工作的“成绩单”。近年来,市委按照中央、省委有关巡视巡察工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政治巡察,探索创新巡察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提高站位,强化担当,巡察责任落地生根
2015年6月,我市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巡察工作,形成了“一办三组”的组织机构和市县联动的工作模式,并及时启动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中央巡视办领导来六安调研,对我市巡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我市巡察工作思路清、路子对、工作实、效果好,并将我市确定为中巡办巡察工作联系点。
四届市委换届以来,市委高度重视巡察工作,制定了巡察工作五年规划,对加强和改进巡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常委会、市委书记专题会19次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6次出席巡察动员会,作部署、提要求、明纪律;书记专题会针对巡察发现的问题,点出具体人、具体事95条。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组织实施责任,共召开15次会议研究部署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做好巡察工作,需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巡察队伍。为此,市县党委在组建巡察机构时,将其作为党委常设机构,共设立8个巡察办、30个巡察组,编制124人,已配备专兼职巡察干部100名。市县建立巡察组长库193人,巡察专业人才库712人。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精心挑选业务骨干参加巡察。同时,把巡察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建立市纪委监委干部参加市委巡察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巡察机构挂职锻炼等机制,为巡察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靶向发力,动真碰硬,“政治体检”把脉问诊
“巡察监督是政治监督,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着力查找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切实让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接受一次实实在在的政治体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在市委巡察工作动员会上强调。
政治巡察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哪里有情况就巡察哪里,谁的问题突出就巡察谁。”坚持靶向发力,在集中进驻前,市委巡察办向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征求有关情况反映。巡察期间,市委各巡察组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有重大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如实报告是渎职”理念,敢于动真碰硬。截至目前,市委共开展了15轮巡察,巡察了576个党组织,发现问题3406个,移交问题线索728条。如: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指出贯彻精准脱贫要求仍有偏差、落实扶贫攻坚责任不够到位、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够严实等问题;医疗卫生领域专项巡察,指出行业不正之风禁而未绝,存在违规收费、违规采购药械、违规对外合作办医、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巡察还发现并推动解决了征迁安置管理体制不顺、二级机构管理衰减,以及“四风”方面等突出问题。同时,市委巡察发现并移交了黄汇东、胡焕运等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根据市委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推动立案审查32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41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形成极大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