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 贵在精准

  谢菊莲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近年来,在皖西各地的农村,这样生动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稻虾共作,成了乡村稻田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小龙虾供不应求,生态稻米受市场追捧,养殖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虾稻产业风生水起。特色种养富乡邻的典型不胜枚举,舒城县干汊河镇靠山村水蜜桃产业致富一方百姓,金安走高端精品路线,脆桃变福桃,金寨县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红色土地上亮起脱贫的新曙光……这些地方紧扣“脱贫、优势、特色、持久”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道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发展产业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主战场,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打好特色牌,形成规模化,提升附加值,增强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产业红利”,实现了稳定持续脱贫。

  然而,从多年的基层一线反馈情况来看,走产业扶贫这条路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一是产业精准。皖西各地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面向市场、科学定位,立足各地资源禀赋,找准比较优势,下大功夫做足“优势”文章,大力发展食用菌、猕猴桃、天麻等特色种植和小龙虾等特色养殖,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精准打造专属自己的品牌,赢得市场,实现以“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深刻转型;二是保障精准。围绕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弱点,强化政策扶持,解决好贫困地区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配套措施,破解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产业扶贫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三是要示范带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强品牌,做大规模,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走出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径。

 选择年月
<2019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小龙虾,游出富民“大产业”——来自我市稻虾种养助推脱贫攻坚的调查⊙产业扶贫 贵在精准⊙湖北“小龙虾学院”首届学生毕业就业率100% 今年还要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