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 居住更舒心——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纪实

  许林 本报记者 黄雪彦

三的11111.JPG

三的22222.jpg

  “老旧小区改造是个绣花的‘针线活’,只有下足了工夫,这花才能绣的漂亮,活儿才能干出效果。”提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住建局几位业务经办同志道出了共同的心声。

  为改善城市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我市自2014年先行先试,将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列为市级民生工程,开始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此后,老旧小区改造先后被提升为省级民生工程、纳入省“两治三改”工程。五年来,市住建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累计牵头完成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35个,改造建筑面积924.26万平方米,共计投资6.38亿元,改善了83944户、近29.3万人的居住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穿针引线,连通民意夯基础

  尊重群众意愿是把好事办好的前提和关键。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始终坚持居民参与原则,通过业务主管部门的有效引导,把小区居民在改造内容、改造方式和施工方案等方面的真实意愿汇总收集起来,并真实体现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最大程度获得居民广泛支持。

  提前谋划,夯实群众基础。每年第三季度开始,市住建局即开始谋划下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随即部署各县区启动问题摸排工作,为征集居民意愿预留充足时间。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反复研究论证后确定年度改造计划,再向各县区下发年度整治实施办法,并配套《关于做好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前期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各县区在改造过程中持续做好意见征询工作。

  广泛征询,居民全程参与。我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坚持以解决迫切问题、保障基本功能为工作导向,针对老百姓集中关注的屋漏、墙渗、道不通、灯不亮、气不通、下水道不通等问题,实现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街道、社区积极对接群众需求,在制订整治方案、设计效果图、进场施工这3个环节,对群众意见进行“三征求”。整治前,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组建“群众评议团”,充分沟通、协商;设计阶段,街道、社区组织居民代表与设计人员一起对照设计效果图,提出修改方案;开工前,再次征求群众意见,为小区建设“量体裁衣”。在施工过程中,居民也可以随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街道、社区还邀请业主代表全程参与施工监督。几年来,累计发放项目改造征求意见表2万余份,收取有效建议400余条。

  细织密缝,全程把关保质效

  相比新建小区工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往往更为繁琐。缝缝补补的工程看似不如平底起高楼那般分量沉重,却更加考验着监督管理的水平。为此,市住建局会同各县区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坚持全程把关,抓过程提节奏,确保项目优质高效。

  把好规划设计关。改造前,各县区规划设计方案先后经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进行可行性、合理性审查,中心城区项目由市老旧办组织专家再次进行复审,并及时反馈审查意见,进行调整完善。坚持自来水改造、雨污分流、弱电整治和创城提升“四同步”的设计思路,有效提升了老旧小区改造品质。

  把好现场管理关。加强项目现场管理,建立健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现场管理制度》,从民生工程标识牌、改造清单公示牌、工程竣工标志牌等基础层面实施统一标准化管理,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质量过硬。

  把好督查调度关。严格按照年度计划时序节点推进老旧小区整治进度,同步进行月巡查、月调度、季通报,适时召开协调会、座谈会,开展进场督查,并建立工程质量监督微信群,实时跟进监督。

  把好后期管护关。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分类采取选聘物业企业、移交社区代管等方式加强管理,确保改造效果得到长期维护;试点在小区增建微型消防站,金安区供电局北大院小区还建立了小区消防小队,建立了消防安全长效机制;推广落实“回头看”制度,每年初均对上年度改造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查漏补缺,“销账式”解决遗留问题。

  把好资金安全关。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资金由市财政局一次性拨付至区级财政专户,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因工程量增加或改造整治内容增加等因素导致的投资增加,由区财政负责;各县区均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项使用”的资金使用要求,严格资金初审、审核、复核制度,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谨慎创新,因地制宜出亮点

  老旧小区基础条件各异、居民意愿不同,改造项目实施立足各小区实际,有效利用小区特点打造改造亮点,进一步提升了改造整治效果。

  资金筹集创新提升改造效果。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以市级和各县财政投入为主,全力争取省级奖补资金的支持,融合供水、供电等专业单位配套设施改造资金,引导业主单位与小区居民资金投入。开发区花园小区改造省市配套资金278万元,原本只能改造墙面、屋面等基本内容。为促进改造更加深入彻底,主管单位出资153万元用于自来水管网改造,业主自筹14万元进行管网分户建设,完善了小区的基础设施,提升了改造层次和效果。

  适老化创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老旧小区改造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需要是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和满足老年人生活便利的需求。2018年在供电局北大院小区、花园小区2个项目实施的适老化改造,采取新增或改扩建健身广场、增设健身器材、增加休息凳椅、增设楼梯内侧扶手、台阶改无障碍坡道等方式,极大方便了老年人出行,改善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此外,随着群众加装电梯呼声的日益高涨,市住建局结合省厅有关政策,积极探索创新试点,2018年经过多次调研和现场考察,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3个老旧小区进行民意调查,并选定金都御苑小区作为试点,目前,试点工作正有序推动,试点成熟后推广实施。

  节能改造打造绿色住宅。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老旧小区改造为绿色节能小区,这是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以来,省市主管部门都一直关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市在资金、材料等方面都有所侧重。几年来,在4个改造项目中进行了节能改造试点,其中园丁嘉苑小区增加建筑外墙、屋面保温、更换节能保温窗等建筑节能改造;天盈星城、滨河小区、花园小区建筑外窗更换为塑钢或铝合金中空双层玻璃窗,外墙涂料中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小区道路、楼道照明采用LED节能改造等,真正实现了绿色节能。

  2019年,我市严格按照省级民生工程老旧小区认定标准,申报并确定舒城县广厦小区等6个小区作为改造项目,目前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实施。此外,已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完成中央补助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申报工作,对全市各县区2000年以前建成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底登记,摸排出6个小区作为储备项目,将结合下一步改造计划,有序推进实施。

 

 选择年月
<2019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旧貌换新颜 居住更舒心——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纪实⊙住建短讯⊙2018年安徽省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我市中福在线连爆两个25万元大奖​⊙90后小伙刮中“蓝玫瑰”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