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0人本报讯(记者
程传军)为持续推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近年来,我市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环卫保洁员近6000人,逐步实现电力保洁车取代人力板车。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均采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模式,将治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逐步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模式,推动垃圾治理工作整体上质量上水平。
重“建”补短板。我市积极实施“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3年治理行动,加快县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配置。去年年底前,全市共建成垃圾中转站126座,配备压缩式垃圾转运车140辆、垃圾桶4.2万个。
抓“治”构体系。按乡镇人口合理配置垃圾中转站和收运车辆,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垃圾处理体系。裕安城南、霍邱、金寨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300吨。同时,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鼓励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回收。
强“管”优机制。构建以市场化运营为主的垃圾长效治理机制,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管干分离”。强化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乡镇对环卫公司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评先评优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