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业胜
金寨梅山湖畔,有一爿金寨名优茶开发有限公司。主事人陈波先生,“看着中国地图做实业”,已主政股份民资企业20年。
2019年春节过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陈波一身出行风,要带领职工前往生产茶叶、香菇、木耳、葛粉的基地、农户走访。
山区乡(镇)山峦叠嶂,林木葳蕤,好山好水,是天地赐于山乡人“茶菇耳葛”产业的“生态良港”;沪汉蓉高铁、合武高速、大别山旅游通道建成后,山区交通便捷,物流顺畅;加之科技、人才、奋斗“护航”,深耕产业,脱贫致富,应该前景广阔。听他说话,陈波不仅会经营,而且思路活络。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革命老区人民,来金寨考察后,山乡人倍受鼓舞。陈波作为金寨黎民百姓、脱贫致富带头人之一,站位更高了,视野更宽了——他说既有感动又有使命感,公司作为县域经济的“细胞”,自身要做大做强,为百姓致富尽绵薄之力,应该走“企强与民富共兴”的时代路径。
目标有了,发展的根基必须扎在乡里乡亲、创新创业的大本营,乃至山区百姓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商道”有了,企业把人力、物力向优质农产品基地、市场、生产大户倾斜,提供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综合服务,面对面解决他们生产中的难题。同时,在产品集中联片的乡镇,建立加工场站,就地收购,就地加工,起到了方便农户、降低成本、互利共赢的“既济”作用。
公司二十年如一日,集中工匠、能人对主营的六安瓜片、香菇、木耳、葛粉……进行食品达标加工。陈波自信地说,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市场的“入场券”,既要烙印在商标上,更要树立在商业美德、社会公德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健康食品,这是企业的宗旨。
一道史溪从公司门前流过,上连着梅山湖,下通往淮水。无论晴雨,溪水清澈。在陈波心目中,就像他山村的父老乡亲,不停地忙碌,从一天天,到一月月,再到一年年。
陈波最多的朋友是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二十年的执着前行,在莽莽青山、春花骄阳、寒霜风雪中度过。他带领职工创造辉煌业绩的套路,只有四个字:拼搏奋斗。凭着绿色产品的质量信誉,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及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一年能解决家乡2000亩茶叶、1000户农家香菇、木耳、葛粉等产品销售问题。2018年销售额超千万元,职工和农家眉开眼笑,这是山乡人察势、驭势、发展红色旅游与绿色农业带来的幸福。
“大山一隅的农字号企业,在商海中求生存,谋发展,靠的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底蕴,以及山水之乡的禀赋。当下,老区人正在脱贫致富。立‘商道’,看方向,谋大势,精创业,脚踏实地,‘知行合一’,我们要把功夫下在特色产品上,凭借名优品牌,站稳内外市场。”
与我们品茗说话时,陈波谈到创业之初的困惑,可是言谈之中又忍不住开心:可亲可爱可敬的家乡父老,尽心尽力前景灿烂的旅游发展、好山好水孕育出来的“茶菇耳葛”等,从清贫到致富,是基地农户与公司携手一路走来的写照。
百姓百条路,千家千般勤,拼搏致富的人配得上赞誉。踏实的山乡人,他们新时代的日子,是被劳动、努力、奋斗填满的,就像大别山巍峨连绵,全部是实实在在的岩石,和厚重的泥土以及一寸寸长出来的绿色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