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筑梦幸福家园——舒城县高峰乡推进美丽乡村工作侧记
黄 俊 胡圣卫 本报记者 黄雪彦
行驶在舒城县高峰乡万佛湖旅游扶贫路上,满湖清水碧波荡漾,与岸边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不远处偶尔过来一艘汽艇或一叶木舟,水中林梢飞鸟迎着朝霞起舞……一幅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近年来,舒城县高峰乡立足区位优势,挖掘自身魅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先后打造了朱湾、东港、西港等八个省级美丽乡村,筑梦幸福家园,助力脱贫攻坚。
优化环境提升生态美
该乡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建立了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实行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每村配备了稳定的卫生保洁队伍,实现了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处理。投资560万元建立一个日处理400吨污水处理厂,高阳、陶湾等八个行政村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乱排的问题,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进农村改厕,按照“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目前,该乡已完成了600余户贫困户改厕任务,明显改善了农村如厕环境。
为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突出问题,该乡统一领导,村(居)发挥主体作用,以清理村内沟塘堰坝、清理畜禽养殖粪污、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并建立了监督考查机制,定期现场考核清洁行动开展情况并纳入村年终综合考评。
产业带动支撑生活美
该乡立足生态资源,顺应市场需求,将农业和旅游业作为主力产业,重点发展茶叶、油茶、毛竹、有机鱼等特色产业,建立了茶园、油茶园、毛竹园等特色种植基地。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安排农业、林业技术人员结对指导帮扶,并结合产业扶贫重点引导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建设,目前主要特色产品有明花牌粉丝、走马岭山野菜、徐湾牌茶油、高山大米等。
坚持“以红促绿,以绿带红”的红色旅游扶贫思路,该乡结合美丽乡村东、西港中心村建设,实施了新四军皖西革命纪念馆提升工程,修建和计划修复新四军革命烈士纪念碑、东港政治部纪念馆、清风园、国防园、新四军四支队食堂、展览馆、会堂等,展现东、西港红色历史。建设东港、陶湾两处茶谷驿站,驿站内设游客接待中心、农副产品展销区、茶艺体验区、观赏区和农家乐餐饮住宿区,形成集茶体验,茶文化交流、养生休闲旅游、农副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服务综合体,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好去处。
注重人文促进乡风美
该乡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各村(居)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兴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讲堂,配套文体广场、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廉政教育基地、志愿服务指导站和工作站、宣传栏等工作平台。成立以党员干部、退休职工、社会能人为成员的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扶贫政策大宣讲,采取集中辅导报告、讲座、培训恳谈、交心、拉家常等形式,进行政策理论宣讲。组织开展“脱贫之星”“文明家庭”等各类模范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教材,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活内生动力,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