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冬
6月23日,高考放榜的日子,安徽省公布了高考各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线,每一位考生都查到了自己的高考分数,这个放榜的日子让多少家庭欢呼雀跃,也让多少家庭黯然神伤,苦读十二载,就为了这临门一脚,中国的一考制,让这个分数承载了太多人的期望和梦想,剩下来就是填报志愿了。都说高考考孩子,填志愿就是考家长,我想只是因为孩子一直在苦读书,对专业并没有过多了解。
其实,孩子从生下来,从上小学开始,多数家长就开始了陪读生涯,小学升初中,家长就得费尽心思给孩子上一个比较好的初中,也是为了进入高中做准备,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转瞬即逝,也是孩子必须拼搏的几年,也是很多妈妈放弃工作专心陪读的几年,这几年也是孩子遇到问题最多的几年,早恋,厌学,喜欢上网、玩游戏等等,稍微掉以轻心,孩子就会耽误学业,甚至误入歧途。
等到孩子上大学了,陪读妈妈们错过了最好的年华,没有工作经验,一切必须从头来。
不是每一位家长的付出,都会有很好的回报,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上清华北大,更多的孩子在初中、高中六年间性情反复无常,叛逆、厌学,父母做什么,孩子都非常反感,比如自己觉得被管束了,父母多说几句觉得啰嗦,有时觉得父母小题大做,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有等孩子们长大了,有一天也当了父母,就会明白自己的父母了,可那时已经迟了,所以一代盼着一代好,都希望下一代过得比自己好,因为自己当孩子时也错过了很多,可惜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曾经有一位父亲独自带着儿子,平时工作较忙,当父亲无意中知晓儿子偷偷买了一个手机,走到哪带到哪时,心里特别纠结,因为孩子平日里喜欢打游戏。父亲绞尽脑汁,写了一封意真情切的信给儿子,这封信这位父亲足足写了几天,也写了好几页,因为他实在不想没收孩子手机,但又希望孩子能认识到目前的境况,可孩子看过,信放在了抽屉里,手机依然走到哪带到哪,儿子已经高二了,马上就要升高三了,作为父亲,他特别无奈,他原想着孩子看过信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可孩子仍然我行我素。
其实,我们也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着各自的花期,可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高考的份量无疑是重中之重,当孩子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时,家长放下心头的巨石,孩子也轻松下来,但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时,有些家长气馁了,说了一些过激的话,影响了两代人的感情不说,还深深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要不得!只要孩子愿意努力,人生漫长,机会会有的,也许某一天,孩子就会送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生活,尽人事听天命,只要我们真诚地爱孩子,也愿意耐心等待,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就会绽放出他们应有的光彩!
今生你与我相遇,我们必将不离不弃,无论荣辱,你终将是我的骄傲!
累了,倦了,回头看看我,我会一直站在你身后,不为别的,只为了给你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