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追梦人——访宫式木雕彩绘贴金第四代传人刘大宏
王斯挺/文图
在近20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一位高而清瘦的工匠,正神情专注地创作着尚未竣工的木雕作品,或锲,或凿,或绘,或贴,仿佛整个身心都融化在这尊木雕艺术中。他——就是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的宫式木雕彩绘贴金第四代传人刘大宏先生。
2018年夏季,笔者因编纂《镇志》之需,与编辑部几位同仁一起赶到位于省城合肥的“合肥大宏木雕工艺品有限公司”,专程探访老乡刘大宏先生。稍作寒暄后,刘大宏陪着我们参观他的工艺展览室和生产车间,简要介绍了木雕彩绘贴金的工艺流程。当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精雕细琢、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的各类木雕彩绘作品时,无不被大宏先生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在此只能用四个字表达:“叹为观止!”
在接待室里,刘大宏向我们递上了一本本影集,打开了回忆的闸门。
当回忆起那个16岁的青春少年为了生计,走出家门拜师学艺的情景时,花甲之年的木雕工艺大师刘先生依然心绪起伏,唏嘘不已。刘大宏出生于金安区三十铺镇红旗村的一户农家。遭受“粮食关”劫难的刘大宏在童年便练就了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品质。尽管当初是为了生计跟着师傅走村串户,但在拜师学艺的岁月里,刘大宏接触了坊间大量民居家具、菩萨神仙等精细木雕品种,无论是卓然出世的庄严神像,还是世俗古人或飞鸟花卉,都在年轻的刘大宏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那巧夺天工的构思,出神入化的雕锲,五色斑斓的彩绘,更是让刘大宏对传统木雕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他走上木雕贴金彩绘、古建筑建造、古建筑木雕装饰这条艰辛的工匠之路扎下硬实的根基。从踏上这条路开始,年轻的刘大宏就面对恩师发下了誓言:一定要把师傅的手艺传承下去。他广缘天下,不计门户之争,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把自己当作一块海绵,不断汲取众家之长,并专攻木雕行业中比较冷门的宫式彩绘贴金工艺,形成了既延续传统又有个人风格的新型手工木雕工艺。
他相信自己学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有用处的。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国家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增强和文化复兴的需要,一方面,大批在文革中因受冲击而损毁的寺庙、道观、祠堂、古民居等迫切需要修复,而另一方面,木雕市场又面临工匠流失、人才断档的窘境。身怀绝技的刘大宏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于危难之际,走出乡土,东进省城,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承接已有1700年历史的皖中名寺——合肥明教寺的文物木雕修复工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域内僧俗两界的高度评价。从此,刘氏木雕和刘氏彩绘贴金技术名闻遐迩,众多庙宇住持上们求助,刘大宏的木雕市场一发而不可收。如“明故宫”雕塑皇帝朱元璋马娘娘殿及满朝文武大臣、宫女,全堂佛像雕塑共600多尊、神龛、各式匾额、楹联等许多配套雕刻贴金、描金彩绘等工艺装饰;如淮北相山寺、江苏滨海大佛寺的整体木雕工程,总高16米的大佛像,两寺全堂64尊佛像的木雕贴金彩绘、神龛配套工程装修;如蚌埠栖岩寺的3尊大佛雕像,仅雕刻香樟木料就用了130立方米……这些都是刘大宏先生的手笔重修而成。诸如黄山北大门古民居“徽州人家”建筑群大型徽雕装修、巢湖五星级华侨宾馆的大型木雕贴金彩绘制作、肥东李鸿章祖祠的木雕祖先像贴金彩绘、岳西二祖寺、涡阳老子庙、六安云峰寺、肥东定光寺、肥西白神寺、巢湖西圣寺、寿州地母宫、凤台清泉观、安庆张祠堂、无为刘祠堂等都留下了刘大宏与徒弟们的刀斧神功。
刘大宏制作的木雕作品,也是国内外藏家收藏的重器。散落在国外各类博物馆、收藏机构和私人手中的作品,保守估计已逾万件。刘大宏汲取历代木雕彩绘贴金古法,从早年垄亩民间生活中获得灵感,创作的木雕作品曾在各类展会中多次获得过省级、国家级大奖。1999年,他的《仕女图》获全国工艺大展一等奖。2006年,木雕《水月观音》获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2007年,木雕《大佛》获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08年,木雕《自在观音》获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09年,木雕《关公》、《滴水观音》分获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银奖。2016年,木雕《牡丹屏风》获安徽省第六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同年,木雕《中国·九华山》获国际禅艺大赛金奖。
说起来也是缘,可能是因为修葺庙宇工程,长年接触大德高僧,再加上成天与佛像、神仙人物打交道,刘大宏的内心得到了佛的净化。无论待人处事,还是秉性言语,他都越来越平静、内省、谦和、低调,以至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他皈依了佛门,法号慧智,如缘修成了一位佛家居士。刘大宏已近五十年不沾荤腥,人愈加清瘦了,心愈加平静了,但精神头也更足了。近年来,刘大宏把主要精力放在木雕彩画贴金技术的研究传承上。宫式彩绘贴金是刘大宏拜师皖西工匠何本礼学到的看家本领。这门手艺相传是清乾隆年间彩绘贴金工艺用于宫廷彩绘贴金,后来颐和园惨遭战火毁坏,慈禧下旨命令建造局进行修复,时任宰相的李鸿章就想起了当年修造圆明园的雷廷昌。此人修造技艺超群,木雕彩绘更是炉火纯青。就这样,皖西彩绘匠人才与朝廷颐和园有了一段交集。刘大宏认为,彩绘要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而且要长期坚持,能坐得住,能耐得住清苦。而古法贴金的4个步骤,从刷金脚油开始,到贴金、扣油,再到照油结束,20道工序就凭着4个字:心细手快。因金箔薄如蝉翼,贴金时,得使用竹子做成的金夹子,还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对金箔进行裁剪,必须做到纹丝合缝。每贴完一个部位就要用放大镜检查有没有漏金,贴完之后还得用小刷子刷去多余的的金子,毛刷要软,力度要轻,最后还得上一层保护广漆。这些,刘大宏都做到了烂熟于心而信手与物。
“非遗”传承,刘大宏绝非只停留于口头上,为了“非遗”传承,他四处奔波,先后成立了明教寺木雕工艺厂、合肥大宏木雕工艺有限公司、安徽宏莲木雕工艺品有限公司,担任安徽省佛教协会古建筑公司副总经理、艺术总监,为培养后继之才殚精竭虑。2016年12月,作为第四代宫式木雕彩绘传人,刘大宏专门前往上海,参加由文化部、教育部在上海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非遗建筑彩绘专业人才研修班”。宫式彩绘贴金技艺作为国家“非遗”项目,再一次受到了海内外工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刘大宏的心里,有着千年历史的木雕彩绘贴金技术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创造,是中国文化衍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作为一种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工艺,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当然,他也不否认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加上材料、工具的变化,使这门技艺的传承更加困难。木雕彩绘贴金本来就是慢活细活,费时、费工、费材料,没有耐心和恒心,不做好吃苦的准备,年轻人很难坚持下来。这也是他目前最担忧的。同时刘大宏也不是一个抱残守缺、守着祖宗古法不变的老脑筋。面对现代节奏的冲击和科技进步,他也在思考和探索传统木雕如何与时俱进。为此,他遍访科技专家,合作开发了数控技术,引入数控雕刻设备,使手工雕刻的标准化成为可能,向规模化生产靠近了一大步。目前随着三维数控精雕机床、三维立体扫描仪、数控雕刻修饰仪等更多更精密雕刻机械的加入,真正实现了速度和成本的最大效益化,原先作为奢侈品的木雕工艺品也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了。